承道小写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6章 百草堂之黄锁梅,短篇中草药故事集,承道小写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少在这儿骗人了,我们才不信呢!”人群中有人喊道。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之前喝药的那位重症患者在家人的搀扶下走了过来。他的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但精神明显好了许多:“大家都别闹了,王大夫是好人,这药真的有效。我喝了药之后,感觉身上的疼痛减轻了不少,力气也慢慢恢复了。”
众人听他这么说,都有些将信将疑。这时,张阳药师站出来说:“乡亲们,我们百草堂一向以治病救人为宗旨,怎么会用有毒的药呢?大家再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一定会治好大家的病。”
在患者和张阳药师的劝说下,众人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陆续散去。王宁看着患者,心中满是感激:“大哥,多亏了你,不然今天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患者笑着说:“王大夫,你是在救我们的命,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这场风波暂时平息了,但王宁知道,孙玉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后面的路还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不过,他心中救人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要治好乡亲们的病 。
经过这场风波,王宁更加明白,当务之急是尽快治愈更多患者,用实实在在的疗效堵住悠悠众口。他和张阳药师日夜守在药堂,密切观察用药患者的反应,不断调整药方剂量。每天天不亮,王宁就起身熬药,药香弥漫整个药堂,混合着清晨的微光,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面容也愈发憔悴,但每当有患者病情稍有起色,他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与此同时,林婉儿暗中留意着孙玉国的一举一动,防止他再生事端。这日,林婉儿在跟踪孙玉国时,意外发现他和钱多多在一处隐蔽的茶肆密会。她悄悄靠近,躲在一旁的柱子后偷听。
“孙老板,这几日那百草堂的药似乎真有效果,不少患者都开始好转了,再这样下去,我们的计划真的怕是要泡汤。”钱多多一脸担忧,手中的茶杯微微颤抖,脸上的肥肉也跟着抖动。
孙玉国脸色阴沉,眉头拧成一个“川”字,狠狠地说:“哼,王宁这小子还真有点本事。钱老板,你再想想办法,能不能从药材上再做些手脚?”
钱多多犹豫了一下,说:“孙老板,这事儿可不好办啊。如今全镇的人都盯着百草堂,稍有不慎,我们可就吃不了兜着走。而且,看着那些患者受苦,我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
孙玉国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猛地一拍桌子:“钱多多,你可别临阵倒戈!之前咱们说好了的,你要是敢反悔,以后就别想在这行混了!”
林婉儿听到这里,心中暗怒,决定先回去把此事告诉王宁。她身形一闪,悄然离开了茶肆。
回到百草堂,林婉儿将偷听到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王宁。王宁听后,沉思片刻说:“看来孙老板还是不肯罢休。不过,钱老板的态度似乎有了转变,或许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想想办法。”
于是,王宁决定亲自去找钱多多。傍晚时分,他来到钱多多的住处。钱多多看到王宁,神色有些尴尬:“王大夫,你怎么来了?”
王宁微笑着说:“钱老板,我今天来,不是兴师问罪,而是想和你好好聊聊。”说着,他坐了下来,目光诚恳地看着钱多多。
“钱老板,我知道你和孙老板之前联手对付我,但我也明白,做生意不容易,你也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如今,全镇这么多乡亲受苦,我们都是医者仁心,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痛苦吗?”王宁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钱多多低下头,沉默不语。过了许久,他叹了口气说:“王大夫,你说得对。这几日看着那些患者,我心里也不好受。之前是我鬼迷心窍,对不起了。”
王宁见钱多多态度诚恳,心中一喜:“钱老板,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如今当务之急是治好乡亲们的病,我需要你的帮助。”
钱多多连忙点头:“王大夫,你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全力以赴。”
两人商议一番后,决定由钱多多出面,劝说孙玉国罢手。第二天,钱多多来到孙玉国药铺。孙玉国看到他,冷冷地问:“钱老板,你怎么有空来了?是不是王宁那边又有什么动静?”
钱多多深吸一口气,说:“孙老板,我看我们还是别再和王宁作对了。他一心为了救治乡亲,咱们再这样下去,恐怕会遭人唾弃。”
孙玉国脸色一变:“钱多多,你什么意思?想背叛我?”
钱多多连忙解释:“孙老板,我不是背叛你。你想想,就算我们赢了王宁,可乡亲们的病治不好,以后谁还会来我们药铺看病?倒不如和王宁联手,一起治好乡亲们,这样我们也能落个好名声。”
孙玉国听了,陷入了沉思。他想起这些日子看到的患者们痛苦的模样,又想到自己药铺的未来,心中的天平渐渐发生了倾斜。
就在这时,一个小厮匆匆跑进来:“孙老板,不好了,又有几个患者的病情加重了,他们家属吵着要找您和王大夫讨说法!”
孙玉国脸色煞白,瘫坐在椅子上。钱多多趁机说:“孙老板,事到如今,我们不能再犹豫了。”
孙玉国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是我错了。钱老板,你去请王大夫过来吧,我们好好谈谈。”
不多时,王宁来到了孙玉国药铺。孙玉国看到王宁,满脸羞愧:“王大夫,之前是我不对,我嫉妒你医术高明,做了不少错事,还请你原谅。”
王宁微笑着说:“孙老板,过去的事就过去了。如今最重要的是治好乡亲们的病,我们一起努力吧。”
两人握手言和,决定携手合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两家药铺齐心协力,共同研究治疗方案,调配药材。在众人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清平镇的阳光暖煦而柔和,洒在康复患者们的笑脸上,映出劫后余生的喜悦。王宁、孙玉国和钱多多三人并肩站在百草堂前,望着街上逐渐热闹起来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这场与怪病的较量,不仅让他们化解了恩怨,更让整个小镇见证了医者仁心的力量。
然而,王宁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随着患者陆续康复,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药材的大量消耗使得库存告急,而部分珍稀药材的供应依旧不稳定。一天清晨,王宁早早来到药堂,坐在堆满药方和医书的桌前,眉头紧锁。他深知,若不能建立稳定的药材供应渠道,下次再有疫病来袭,小镇将再度陷入危机。
“王大夫,早啊!”钱多多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他依旧穿着那件宽大的锦袍,只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奔波,脸上多了几分疲惫。
“钱老板,来得正好。”王宁起身相迎,“我正想着找你商量药材供应的事。这次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不能再依赖不稳定的货源了。”
钱多多点头表示赞同:“是啊,王大夫。我也一直在琢磨这事。要不,我们联合起来,在镇外开辟一片药田,专门种植常用药材,黄锁梅也可以种一些。这样既能保证药材的质量,又能随时取用。”
王宁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这主意好!不过,药田的管理需要不少人手,还得有懂种植技术的人指导。”
这时,孙玉国走了进来,笑着说:“这事儿我也想过。我认识几个经验丰富的药农,他们愿意来帮忙。而且,镇上的年轻人经过这次疫病,也意识到了医药的重要性,不少人都愿意来帮忙打理药田。”
三人一拍即合,很快便开始筹备药田的建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清平镇的年轻人纷纷响应号召,加入到开垦药田的队伍中。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日落才归,不辞辛劳地翻土、播种、浇水。王宁和张阳药师也时常来到田间,指导大家辨认药材、传授种植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田渐渐有了规模。嫩绿的药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微风拂过,泛起层层绿浪。黄锁梅也在药田的一角扎根生长,茂密的枝叶间挂满了小巧的果实,仿佛在诉说着这段不平凡的经历。
一天,王宁正在药田巡视,林婉儿匆匆赶来:“王宁,不好了!镇上来了一伙神秘人,他们四处打听药田的事,行为十分可疑。”
王宁心中一紧,意识到可能有麻烦了。他立刻和林婉儿赶回镇上,只见一群身着黑衣的陌生人正在街头徘徊,眼神中透露出不怀好意。王宁走上前去,礼貌地问道:“几位朋友,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冷哼一声:“听说你们这儿种了不少珍稀药材,我们老板想买一些,价钱好商量。”
王宁心中明白,这些人绝非善类。他不动声色地说:“我们的药材都是为了救治镇上的百姓,暂时没有多余的出售。几位若是需要,还请去别处看看。”
黑衣人脸色一变,恶狠狠地说:“哼,别给脸不要脸!今天这药材,我们买定了!”说着,便要动手。
就在这时,孙玉国带着一群年轻人赶了过来。他们手持农具,站在王宁身后,眼神坚定。“想在我们清平镇撒野,你们还不够格!”孙玉国大声喝道。
黑衣人见势不妙,知道今天讨不了好,便撂下狠话:“你们给我等着,这事没完!”说完,便灰溜溜地离开了。
经过这次风波,王宁等人更加意识到,守护药田和小镇的安全至关重要。他们加强了药田的防护,安排专人轮流值守。同时,王宁也开始传授年轻人一些简单的防身技巧,以备不时之需。
日子一天天过去,药田迎来了第一次丰收。看着一筐筐饱满的药材被运往百草堂和孙玉国的药铺,全镇上下一片欢腾。这不仅是药材的丰收,更是希望的丰收。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王宁、孙玉国和钱多多决定举办一场庆祝仪式,感谢所有参与抗疫和药田建设的人们。镇中心的广场上张灯结彩,人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小镇。
仪式上,王宁站在台上,感慨地说:“这场疫病让我们明白,在困难面前,唯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感谢每一位为了小镇付出的乡亲,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将这份药缘传承下去。”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王雪和张娜眼中含泪,为丈夫和哥哥感到骄傲。林婉儿站在一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仅是百草堂,更是整个小镇的希望。
庆祝仪式结束后,王宁独自来到药田。月光洒在药苗上,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银纱。王宁轻轻抚摸着黄锁梅的枝叶,心中默默许下心愿:愿这片药田永远生机盎然,愿清平镇的百姓永远安康。
从那以后,清平镇的药田成为了周边地区药材的重要供应地。王宁和孙玉国的药铺也名声远扬,吸引了不少医者前来交流学习。而黄锁梅,作为这场抗疫之战的功臣,被永远铭记在小镇的历史中,它的故事也在人们的口中代代相传,成为了清平镇团结与希望的象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