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道小写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6章 百草堂之黄锁梅,短篇中草药故事集,承道小写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川滇交界,有一座宁静祥和的小镇,名叫清平镇。小镇被青山环抱,绿水潺潺流过,宛如世外桃源。镇中,百草堂的招牌高高悬挂,古色古香。
百草堂的主人王宁,身形高挑清瘦,一袭洗得有些发白却整洁的布衫,衣角随风轻摆。他留着利落的短发,面容轮廓分明,剑眉下一双深邃的眼睛,透着医者特有的温和与坚定。王宁自幼便跟随父亲学医,对各类药材的特性了如指掌,心怀治病救人的热忱,在镇上颇受敬重。
妹妹王雪,扎着两个俏皮的发髻,圆圆的脸蛋红扑扑的,犹如熟透的苹果。她笑起来有两个深深的酒窝,灵动的大眼睛总是闪烁着好奇与热情。虽年纪尚小,但在哥哥的教导下,也熟知不少药理知识,是王宁在药堂的得力帮手。
王宁的妻子张娜,身姿婀娜,气质温婉。她常穿着淡蓝色的碎花长裙,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柔顺地垂在身后。平日里,她不仅操持着家中大小事务,还会在药堂忙碌时帮忙抓药、照料病人,与王宁夫妻情深,携手为百草堂的经营努力着。
而护道者林婉儿,总是一袭黑衣劲装,勾勒出她矫健的身材。她的头发高高束起,露出光洁的额头,英气十足的眉毛下,一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一切。腰间别着一把锋利的匕首,行动间干净利落,守护着百草堂免受外界侵扰。
隔壁药铺的老板孙玉国,大腹便便,整日穿着一件华丽的绸缎长袍,上面绣着精致的花纹。他留着八字胡,油光满面,一双小眼睛总是滴溜溜地转,透着精明与算计。孙玉国见百草堂生意兴隆,王宁又深受百姓爱戴,心中满是嫉妒,时常派手下刘二狗给百草堂使绊子。刘二狗是个身材矮小、贼眉鼠眼的家伙,整日穿着一件破旧的短褂,跟在孙玉国身后为虎作伥。
药材商人钱多多,身形肥胖,脸上总是挂着一副和气生财的笑容。他穿着一件宽大的锦袍,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宝石的腰带,格外引人注目。钱多多常年在外奔波,掌控着珍贵药材的供应渠道,与百草堂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几日,清平镇却被一层阴霾笼罩。一种怪病悄然来袭,患者们先是感到筋骨疼痛,仿佛有无数根针在扎,接着肢体变得痿软麻木,连简单的行走都成了难事,更为严重的是,患者的皮肤和巩膜渐渐发黄,如同被染上了一层金黄的颜料。短短几天,已有不少村民病倒,整个小镇人心惶惶。
王宁坐在药堂的柜台后,眉头紧锁,面前堆满了医书。他已经连续几日查阅古籍,试图找到治疗怪病的方法。王雪在一旁,看着哥哥疲惫的面容,心疼地说:“哥,你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王宁抬起头,揉了揉太阳穴,说道:“小雪,这怪病来势汹汹,这么多乡亲受苦,我怎能安心休息。”
这时,一位面色蜡黄、步履蹒跚的老者被家人搀扶着走进药堂。老者痛苦地呻吟着:“王大夫,救救我,我这浑身疼得厉害,一点力气都没有。”王宁赶忙起身,将老者扶到椅子上坐下,仔细地为他把脉,又观察了他的舌苔和面色。一番诊断后,王宁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他再次翻开医书,仔细比对,突然眼睛一亮,兴奋地说:“我想起来了,这症状与古籍中记载的一种病症相似,或许黄锁梅的根能解此毒。”王雪凑过来,看着医书上的记载,疑惑地问:“哥,黄锁梅真有这么神奇吗?”王宁点点头,肯定地说:“黄锁梅根具有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正对症。”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消息被躲在药堂外偷听的刘二狗听到了。刘二狗急忙跑回药铺,将此事告诉了孙玉国。孙玉国听后,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冷笑道:“哼,王宁,这次我看你还怎么出风头。”
孙玉国立刻差人请来了钱多多。钱多多一进门,就笑着说:“孙老板,找我有何事啊?”孙玉国满脸堆笑,拉着钱多多坐下,说道:“钱老板,听说你最近进了一批黄锁梅的药材?”钱多多一愣,心中暗生警惕,问道:“是啊,孙老板打听这个做什么?”孙玉国凑近钱多多,小声说:“钱老板,只要你不把黄锁梅卖给王宁,以后我药铺的生意都和你合作,价格好商量。”钱多多听后,有些犹豫,一方面是丰厚的利益诱惑,另一方面是与百草堂多年的合作情谊。
就在钱多多犹豫不决时,孙玉国又添了一把火:“钱老板,你想想,要是王宁治好了这怪病,以后他在镇上的威望岂不是更高?到时候,我们这些人还怎么立足?”钱多多权衡再三,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说:“好吧,孙老板,就按你说的办。”
得知黄锁梅根可能是治疗怪病的关键,王宁决定进山采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便收拾好采药工具,准备出发。王雪不放心,非要跟着一起去,王宁拗不过,只好答应。
两人背着竹篓,手持镰刀,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山林深处走去。清晨的山林,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宛如仙境。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迎接新的一天。
王宁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寻找黄锁梅的踪迹。他深知黄锁梅多生长在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可这山林广袤,要找到谈何容易。
“哥,这黄锁梅到底长啥样啊?”王雪好奇地问道。
王宁耐心地解释道:“黄锁梅是常绿灌木,茎上有倒钩刺和褐色刚毛,叶子是三出复叶,小叶片像阔倒卵形或倒心形。它的花是白色或淡红色的,现在这个季节应该已经结果了,果实是橘黄色的聚合果,像小珠子串在一起。”
王雪睁大眼睛,四处张望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突然,她兴奋地喊道:“哥,你看,那是不是黄锁梅?”王宁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丛带刺的灌木生长在溪边,叶片形状和他描述的很相似。
两人小心翼翼地靠近,拨开茂密的枝叶,果然看到了橘黄色的果实。王宁欣喜地说:“没错,就是它。”说着,便拿起镰刀,开始收割黄锁梅的根。由于茎上的刺又尖又密,王宁的手不小心被划破了几道口子,鲜血直流。
“哥,你受伤了!”王雪心疼地说。
王宁不在意地摆摆手,说:“没事,一点小伤,不碍事。现在采药要紧,乡亲们还等着这药救命呢。”
就在他们专心采药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即将来临。王宁意识到情况不妙,急忙说:“小雪,快,我们得赶紧下山,马上要下雨了。”
两人匆忙收拾好采到的药材,往山下赶去。然而,山林中的道路本就崎岖难行,再加上雨水的冲刷,变得更加泥泞湿滑。没走多远,王宁就发现他们迷路了。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林,分不清东南西北。
“哥,怎么办啊?我们好像迷路了。”王雪有些害怕地说。
王宁安慰道:“别慌,小雪。我们先找个地方避避雨,等雨停了再想办法。”
他们在附近找到一个山洞,躲了进去。山洞里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味。王宁和王雪坐在洞口,听着外面的雨声,心中焦急万分。
不知过了多久,雨终于停了。王宁走出山洞,观察周围的环境,试图找到下山的路。就在他一筹莫展时,一位衣衫褴褛的村民路过。村民看到他们,惊讶地问:“你们怎么在这儿?这山林深处很危险的。”
王宁连忙上前,拱手说道:“大哥,我们是清平镇百草堂的,来这儿采药,结果迷路了。还望大哥能给我们指条下山的路。”
村民听说是百草堂的人,态度顿时热情起来。他说:“原来是百草堂的大夫,你们可是好人啊。这山林我熟,我带你们下山。”
在村民的带领下,王宁和王雪终于顺利回到了清平镇。此时,天色已晚,小镇上一片寂静。
第二天,王宁带着采回来的黄锁梅根回到药堂,开始研究如何制药。张阳药师得知此事后,也赶来帮忙。张阳药师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头发花白,脸上总是带着一副慈祥的笑容。他身穿一件灰色的长袍,手持一根长长的药杵,在药臼里熟练地捣着药材。
“王宁啊,这黄锁梅根虽然有药用价值,但使用不当也可能会有副作用。我们得谨慎研究。”张阳药师语重心长地说。
王宁点点头,说:“张前辈,您经验丰富,还请您多指点。”
两人经过一番商讨,决定先将黄锁梅根洗净、切片,然后用小火慢煎,观察药效。经过多次试验,他们终于确定了最佳的制药方法。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将熬好的药汤送给患者服用时,却发现药堂里少了一大半药材。王宁顿时心急如焚,他知道,一定是孙玉国又在搞鬼。
“这个孙玉国,怎么如此可恶!”王宁愤怒地说。
就在这时,林婉儿匆匆走进药堂,说:“王宁,我刚才看到刘二狗鬼鬼祟祟地从药堂后面溜走,说不定是他偷了药材。”
王宁咬咬牙,说:“一定是他。林姑娘,麻烦你帮我找到他,无论如何都要把药材追回来。”
林婉儿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说:“放心吧,我不会让他跑掉的。”说完,便转身追了出去。
林婉儿身形如电,沿着刘二狗离去的方向飞速追去。她对小镇的每一条小巷都了如指掌,穿梭其间,像一只敏捷的黑豹。阳光洒在石板路上,映出她坚毅的侧脸,发丝在风中肆意飞舞 。
不多时,林婉儿瞧见刘二狗那鬼鬼祟祟的身影在一条偏僻小巷中一闪而过。她纵身一跃,稳稳落在刘二狗面前,挡住了他的去路:“刘二狗,把偷的药材交出来!”林婉儿杏目圆睁,声音冰冷,犹如寒霜。
刘二狗吓得浑身一颤,脸上露出惊慌的神色,但仍强装镇定:“林姑娘,你可别乱说,我哪偷什么药材了?”他一边说着,一边悄悄往后退,眼神中满是心虚。
林婉儿冷哼一声:“哼,你那点小把戏别想瞒过我。今天不交出药材,就别怪我不客气!”说着,她抽出腰间匕首,寒光一闪,吓得刘二狗脸色惨白。
“别,别动手!”刘二狗吓得声音都变了调,“药材我藏在孙老板药铺的后院了,我这就带您去拿。”
林婉儿收起匕首,押着刘二狗来到孙玉国药铺后院。在一处隐蔽的角落,他们找到了被藏起来的药材。看着失而复得的药材,林婉儿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带着药材匆匆赶回百草堂。
与此同时,在百草堂里,王宁正焦头烂额地安抚着前来询问病情的患者家属。这些家属们个个神色焦急,眼神中满是担忧与期待。一位中年妇女拉着王宁的手,声音带着哭腔:“王大夫,我家男人的病到底什么时候能好啊?他都快撑不住了。”王宁耐心地安慰着她:“大嫂,您别着急,药已经在准备了,很快就能给大哥用上,一定会好起来的。”可他的内心,同样忐忑不安,毕竟药材被盗,治疗进程被严重耽搁。
就在气氛紧张之时,林婉儿带着药材回来了。王宁看到药材,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林姑娘,太感谢你了!”他连忙招呼众人准备熬药。
药汤熬好后,王宁亲自端着药碗来到一位重症患者家中。患者躺在床上,面色蜡黄,形容枯槁,看到王宁进来,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王大夫,我还有救吗?”王宁坚定地说:“大哥,您放心,这药一定能治好您的病。来,把药喝了。”在王宁的悉心照料下,患者艰难地喝下了药汤。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一帆风顺。第二天,孙玉国又想出了新的诡计。他四处散布谣言,说百草堂用的药有毒,不仅治不好病,还会加重病情。这谣言如一阵风般迅速传遍了小镇,许多患者家属信以为真,纷纷来到百草堂门口闹事。
“王宁,你出来!你这庸医,竟然拿有毒的药给我们家人喝,你安的什么心?”一个年轻男子愤怒地喊道,他满脸通红,情绪激动,手中还拿着一根木棍,用力地敲打着百草堂的大门。
“就是,我们要一个说法,要是我爹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另一个中年男子也跟着附和,他眉头紧皱,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怨恨。
王宁听到外面的吵闹声,急忙走出药堂:“各位乡亲,大家先冷静一下。这药绝对没有毒,是经过我们仔细研究的,已经有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