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3章 英国内阁,明1914,与其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明帝国已经向清帝国宣战,但实际上明帝国除了在边境上派兵和派遣第三集团军进入三秦帮助永宁政权镇守以外没有发动任何进攻,这不禁让英法觉得和平仍有希望。
就在英法为明帝国的克制感到欣慰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从柏林传来。德国突然对外宣布,德意志帝国将履行盟约全面支持明帝国对清朝的军事行动。于此同时奥匈帝国同样派遣了第七军团进驻萨拉热窝,宣布全面支持明帝国对清的军事行动。这一消息如同一记惊雷,瞬间打破了欧洲各国苦心维系那脆弱的不能再脆弱平衡。
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站在唐宁街10号的会议室里,手中紧握着刚收到的电报。他的面色凝重,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先是明国大使在伦敦遇刺再到德国和奥匈同时支持明帝国只过去了不到三天的时间。这不禁让他觉得英法从一开始就掉进了他们的圈套中,甚至明帝国为了战争能够将自己的外交官送入地狱?
不过这就纯属于格雷想多了,明帝国再怎么出生也不会拿自己外交官的命开玩笑。
“疯了,整个世界都疯了!”格雷不断嘴里喃喃道,“这群家伙是要将整个世界都引爆吗?”
格雷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就在他焦虑地踱步时,又一份加急电报送到了他的手中。这次是来自驻俄罗斯大使馆的消息:沙皇尼古拉二世已下令俄军进入战备状态,大批军队正在向波兰边境集结。
接下来是谁?法国吗?再然后是英国?
格雷的预感很快就得到了证实。法国总理雷蒙·庞加莱刚刚结束与军方的紧急会议,便召见了英国驻法大使。法国已经开始在阿尔萨斯-洛林边境部署军队,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准备。
尽管英国一再劝阻法俄不要冲动,但是内阁明显不这么觉得——英国不能在这样一场世界大战中作壁上观,当然前提是远东的印度不能有失。
于是在3月15日的凌晨伦敦向应天府发去了最后一封电报:伦敦方面愿意接受明帝国的所有要求,甚至是在这场北伐战争中站在明帝国这边。
就在电报发出之前,英国内阁召开了级别最高的会议。
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要将人压垮。首相阿斯奎斯坐在长桌尽头,面前摊着一份份情报文件。窗外的伦敦笼罩在清晨的薄雾中,远处传来教堂钟声的回响。
\"诸位,\"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我们是否要接受法国人的邀请——履行身为协约国的义务,在这我要提醒各位一旦开战就代表着我们不但要在远东和明帝国交战,也代表着我们要在法国与德国人交战。\"
率先开口的是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明显还活在维多利亚时代,对于明帝国对清国的宣战这个小伙子明显是欣喜若狂的,他正不留余力的在内阁叫嚣着战争,\"诸位,\"丘吉尔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机会!德国人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他们妄图通过支持明帝国来打破远东的平衡。而那儿正是上帝赐给我们新的殖民地!维多利亚时代将重新回到我们的手里!”
丘吉尔的慷慨陈词在会议室里激起了一阵低声的议论。阿斯奎斯抬手示意安静,他的目光转向了格雷。\"爱德华,你怎么看?\"
格雷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温斯顿的话有道理但不多,首先殖民统治不是派兵去占领就完事了,这需要海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而这些都是现在的大英帝国根本拿不出手的东西。我个人对战争持否定态度。”
格雷顿了顿,环视着会议室内的其他成员,继续说道:\"诸位,我们比德国人更清楚远东的那群黄皮猴子研究出了多么可怕的东西,现在开战等于是将印度拱手让给他们,而我们则会成为他们的垫脚石。”
\"垫脚石?\"丘吉尔冷笑一声,\"爱德华,你太高估那些东方人了。就算他们有几件新奇的玩意儿,难道能比得上大英帝国数百年积累的工业实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