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太行蒲公英,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脚崴了。”奶奶咬着牙想站起来,却又跌坐回去。我慌忙蹲下身,看见她的布鞋已经裂开,脚踝肿得发亮。山雨顺着她的银发往下淌,滴在我手背上像滚烫的眼泪。“把镰刀给我。”奶奶扯下腰间的汗巾,将我的小腿和她的脚踝紧紧绑在一起,“当年你爷爷在林场摔断腿,就是用这法子爬下山的。”

我们像两株被风雨打折的蒲公英,互相搀扶着在岩壁下挪动。奶奶的体重几乎全压在我肩上,每走十步就要停下来喘口气。忽然,她的手紧紧抓住我的胳膊,指尖几乎掐进肉里——前方的岩角下,一条碗口粗的花蛇正吐着信子,三角形的头颅在雨幕中格外醒目。

我僵在原地,冷汗顺着脊背往下淌。奶奶轻轻拽了拽我的衣角,低声说:“别盯着它的眼睛,慢慢往后退。”我们屏住呼吸,一步、两步,忽然脚底一滑,我踉跄着撞在岩壁上,腰间的镰刀“当啷”落地。花蛇猛地昂起头,蛇信子在雨中快速抖动。

就在这时,头顶传来“扑棱棱”的声响,一只苍鹰从云端俯冲而下,翅膀带起的气流卷得雨丝乱飞。花蛇迅速钻进岩缝,只留下一道灰褐色的残影。奶奶望着苍鹰远去的方向,忽然笑了:“老辈人说,太行的山鹰是采药人的守护神,看来是真的。”

等我们终于找到老沟的入口时,山雨已经小了。老核桃树的枝叶在头顶织成密网,地上落满去年的核桃壳,踩上去沙沙作响。奶奶靠在树身上,从竹篓里掏出半块硬饼,掰成两半递给我。雨水顺着她的皱纹往下流,却掩不住眼里的笑意:“当年你爷爷带我进山,也是在这棵树下躲雨,他说等攒够了钱,就带我去县城看电灯。”她摸了摸我脸上的泥,“后来他走了,我才知道,这山里的月光,比电灯还亮堂。”

夜幕降临前,我们终于回到了熟悉的山径。山雾散去,满天星斗像撒在黑丝绒上的蒲公英种籽,明明灭灭。奶奶的脚踝已经肿得没法走路,我背着竹篓,她扶着我的肩膀,像两株相依为命的蒲公英,在山风中慢慢挪动。路过一片背阴的山崖时,奶奶忽然停住脚步,指着岩壁上几簇雪白的绒毛:“看,野蒲公英自己找到了好地方,明年春天,这里又该热闹了。”

回到家时,月光已经爬上了土院墙。母亲赶紧烧了艾草水给奶奶泡脚,我蹲在灶台前数竹篓里的蒲公英,沾着泥的叶片上还带着雨水,花盘却在油灯下泛着柔和的黄光。奶奶把晒干的蒲公英根收进陶罐时,忽然说:“知道为啥老辈人叫它‘婆婆丁’吗?因为它像婆婆的手,看着粗糙,却能给孩子们揉出甜丝丝的希望。”

后来我才明白,那天在太行山里,我们采摘的何止是蒲公英。那些沾着泥的根须,那些在风雨中飘摇的绒毛,那些与危险擦肩而过的瞬间,都是大山给我们的馈赠。就像奶奶总说的,太行的草木都有灵性,你敬它三分,它便还你七分。如今每当我看见蒲公英的绒毛伞在风中飘散,总会想起那个湿冷的雨天,想起奶奶手背上的擦伤,想起山鹰掠过云端时的长鸣——原来真正的收获,从来不是竹篓里的重量,而是掌心残留的草木香,是彼此扶持的温度,是大山教会我们的,关于生存与希望的秘密。

那年秋天,我在老屋的窗台上种了十几株蒲公英。当第一朵绒毛伞在晨风中张开时,奶奶用棉线将它们轻轻系在竹帘上:“等你爸能下床了,咱们就带他进山,让他看看,这太行的蒲公英,是怎么在岩缝里开出花来的。”阳光穿过绒毛,在她银白的发间织出小小的光圈,像落在人间的星辰。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太行山上的蒲公英,在风雨中扎根,在峭壁上开花,将希望的种籽,撒向每一道照进生命的阳光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嫁给猎户相公,他逼我天天吃肉

哎啦啦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从地狱里走来,自骄阳中盛开

司徒拂月

你们管这叫邪修?

炖汤的鸽子opop

仙子一起创业炒股票吧

胡思乱想的蛋

村乡满艳

林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