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涩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相见欢,大宋河山,品涩居士,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日历翻至元丰七年八月末,江宁渡口,两艘客船缓缓离去。

船头、渡口,离别两依依,阳关又三叠。

“苏子瞻大才,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王安石目送客船消失在视线之外,喟然长叹:“此去一别,怕无再见之日喽。”

王棣站在祖父身边,仅矮了两寸余,伸手牵住祖父的手:“东坡居士说了,到了阳羡便会上书,名字都想好了,就叫《乞常州居住表》,言‘资用罄竭,去汝尚远,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想必官家会允其之辞的……江宁阳羡相距仅三百里,三五日便可抵过。阿公若是想去,我便陪着阿公一起。”

“三郎长的好快,身高与阿公差不多了……”愈见苍老的王安石摸了摸王棣的头,叹道:“阿公老了,可经不起舟车劳顿喽……子瞻也是不易,从黄州折道去往汝州,不想幼子……心情悲痛,无心赴职汝州,官家自是会体谅的……”

其时,苏轼幼子苏遁刚不幸夭折。

苏轼先娶妻表妹王弗,生子迈;妻亡续弦弗之堂妹王润子,生子迨、过;妾室王朝云,生子遁。

纵观其一生,真算是与王姓结下不解之缘。

他与妾室王朝云相识于杭州。

熙宁四年,其因反对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朝云时年十二岁,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由于十分仰慕东坡先生的才华,且受到苏轼夫妇的善待,十分庆幸自己与苏家的缘份,决意追随东坡先生终身。

后苏轼被贬黄州,王朝云方由侍女改为侍妾。

元丰六年九月二十七日,二十二岁的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儿子。苏轼为他取名苏遁。

遁儿满月之时,苏轼想起昔日的名躁京华,而今却“自渐不为人识。”都是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因而感慨系之,作诗以记。(注1)

今年三月,苏轼又接到诏命,将他改为汝州团练副使,易地京西北路安置。接到诏令后他不敢怠慢,四月中旬便携家启程,七月二十八日,在金陵逗留访友小小的干儿中暑不治,夭亡在朝云的怀抱里。苏东坡很伤心,写诗哀悼。(注2)

中年丧子,痛莫大焉。

幸好这廿余日来,其有黄庭坚、佛印、王胜之等一干好友相伴,游览山水,泛舟秦淮河,诗酒唱和,且与王安石及后面到金陵的曾布尽释前嫌,方勉强压下了丧子之痛。但却也再无心思赴任汝州,早定了辞官寓居阳羡之心。

这一个多月来,江宁府金陵城成了士子趋之若鹜的朝圣之地,王半山、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让这座千年古城更添美名。

只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相见欢终有别离泪,这场文坛佳话随着苏东坡一行的离去完美谢幕。虽有不舍,但人生终究要面临各种离别,酸甜苦辣咸,一一尝遍。

多年后,文史学家研究发现,其时未满十岁的王棣在名为“金陵之会”的文坛盛事中刚崭露头角,却是他波澜壮阔一生中极其重要的时间段,也是他成名前的关键节点,此后数年,他几乎完全消失,几似“泯然于众人也”。

当然,此乃后话,纵然对王棣另眼相看的苏轼,也是料想不到在金陵遇识的这个少年日后会有那般成就。

毕竟,苏轼所言“此子前途不可限量”之誉,多少有王安石之故。

“某始欲买田金陵,庶几得陪杖屦,老于钟山之下。既已不遂,今仪真一住又已二十日,日以求田为事,然成否未可知也。若幸而成,扁舟往来,见公不难矣……某游门下久矣。然未尝得如此行,朝夕闻所未闻,慰幸之极。已别经宿,怅仰不可言。伏惟台候康胜,不敢重上谒,伏冀顺时为国自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刚穿越,就继承了宗主之位

毛公子

易五行

财运快乐来

让你打职业,没让你开无双

我想我的笨比了

开局签到刑警队

我喝毛峰

美恐:我邪恶主教,开局驯服魔女

李茶德

四合院:霸道的人生

天青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