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随他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九章 议论,武学宗师张三丰,浮沉随他客,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立冬那日,少林寺藏经阁前的古柏落尽最后一片叶子。觉迟站在「禁止妄议」的铜匾下,望着苦慧长老颤抖着双手,将《般若心经》与《道德经》并列铺在香案上。烛光映得长老眼角的皱纹泛红,恰似三十年前他偷偷在《易筋经》里夹道家符篆时,被烛火燎到的指尖。
「第三十七代祖师觉空禅师与全真教论道的记录...」长老的声音像陈年藏经纸般脆弱,指尖划过残卷上「空」字的飞白,「原来「空」之一字,佛道皆通。」他忽然剧烈咳嗽起来,从怀中掏出个锦缎小包,里面竟是晒干的武当「九节菖蒲」——那是道家用来安神的药草,与少林「檀香丸」功效相通。
觉迟低头看着手中的《少林衣钵录》,最新一页刚用朱砂记下:「觉远禅师座下弟子张君宝,融佛道内力创「太极」雏形,虽违戒律,然暗合达摩「直指人心」之旨。」墨迹未干,窗外忽然飘来细雪,落在「禁止妄议」的铜匾上,竟将「禁」字覆成「林」,「议」字的「言」旁化作三缕梅枝——合起来,恰似个「禅」字。
「开阁吧。」白眉老僧拄着拐杖走来,身后跟着捧来道藏典籍的沙弥。觉迟注意到经匣上的铜扣已换成双鱼纹样,与自己怀中的阴阳鱼玉佩遥相呼应。当《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并排陈列时,他听见藏经阁深处传来机括转动声,某面墙壁缓缓裂开,露出历代祖师秘藏的「参合堂」——墙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里,竟有王重阳与少林高僧的笔谈残页。
苦慧长老忽然指着《大力金刚掌》图谱惊呼:「这...这卸力曲线,分明是我三十年前琢磨出来的!」觉迟凑近细看,却见批注旁还有更淡的字迹:「永乐年间,昙云和尚参透「化劲」,恐犯戒律,故托名后人所书。」原来早在百年前,便有先人用道家「借力打力」之理改良少林武学,却因畏惧戒律而假托后人。
雪越下越大,铜匾上的「禁」字已被白雪覆盖,只剩「林」与「示」——合为「禁」字,却也可解作「林下示道」。觉迟望向窗外,嵩山已被白雪染成素白,唯有少室山巅的两块巨石,一圆一方,在雪中显出太极图的轮廓。他摸出怀中的两半令牌,断口处的太极纹路与雪地上的石影严丝合缝。
「首座,」小沙弥捧着新抄的《至罡神功》走来,「张君宝师叔在武当山传来的批注...」少年的眼瞳亮如星辰,书页上「刚柔并济,方为至罡」八字旁,画着个小和尚骑牛与老道士论道的涂鸦——正是当年君宝在禅房留下的笔迹。
藏经阁的铜铃忽然响起,这次的节奏竟是从未有过的明快。觉迟看着苦慧长老将道家符篆与少林禅杖并列插在瓶中,想起觉远禅师圆寂前说的「法无定法」。雪停时,不知谁在藏经阁外墙画了幅新壁画:达摩祖师一苇渡江,脚下芦苇竟化作太极图的阴阳鱼,随水波流转不息。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