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半夏即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章 漫步葫芦寨,村之恋,花开半夏即入秋,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海水从这里消退,山峦拔出滩涂地面,巍峨耸立,岁月在这里沉淀,静谧甜美。这儿就是贵州滩葫芦寨
我们喝着鲜美的鱼汤,适量的搞一碗酒,半醉半醒,分享脱贫攻坚的故事,畅聊前尘往事,时而干杯、时而吃鱼、时而喝汤,其乐融融,笑意然然。老俑酒量也不咋地,喝完酒,踉踉跄跄回家睡觉了,青青驾着车,载着我,疾驰回家。
路过葫芦寨,清澈透亮的河水围绕巍然屹立山峦和田野,峰盘根错节的古榕树和青枝绿叶的凤尾竹包容这个神似葫芦的寨子。
停好车,伴着倦鸟归巢,迎着清风,树影婆娑、流水淙淙,漫步走进寨子,炊烟袅袅,三五人群,笑靥甜甜,话语低沉,恬静淳朴,睦邻和谐,沿着小道穿梭,不过百米的路旁,来到莲花井,形如石槽,水桶大小井底不断翻涌清澈的甘泉,如莲花盛开。几株千年古榕站在井坎上呵护并蒂莲花,三面陡崖,一面出水,游龙般的树根匍匐井壁,夕阳透过叶缝间投射到水面,波光粼粼,喝一口甘泉水,爽口清甜。
可能是酒醉上头,我蹲下身子,掬一摔水洗脸,凉爽醒目,捧一碗清泉用力洒向青青娇媚的脸,青青双手微微握拳,一个后退,发出“嗯嗯,你好坏哦!”的娇媚。
我们登山踏上石板路,坎坷不平,凝望前方,两山对峙,峭壁悬崖,垭口上的石墙,断墙残垣,这是历史沉淀的记忆。它是昔日商贾行人过往板庚的必经之道,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贵州通往广西必经之道,这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板庚关。
“老公,我们去观音洞吧?我想要一个孩子!”青青期望的眼眸,格外的认真。
造访了幽幽古道,沿着崎岖山路,登上半山,爬进观音洞。沿途古木遮天蔽日,藤蔓垂悬随风摇曳,鸟语花香,曲径通幽。来到悬崖绝壁下的洞口,低头弯腰跪拜洞口的观音塑像,慈眉和蔼,有求必应。
我和青青双手合十,虔诚跪拜,许下虔诚的期望,浓浓爱意,祈求观世音菩萨赐给我们爱的结晶。
在这里,聆听风的声音,告诉我们,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美女应对面原是一片荒坡,荒坡旁的板庚河大漩涡里不知何年何月来一了条修炼成精的孽龙,此龙凶残,常常兴风作浪淹设村良田,吞食过往行人、商贾,黎民叫苦不迭,土地菩萨亦奈照不了它。为此,土地爷上天禀报,玉帝闻之大怒,令观音下凡。观音扮成俏俊民女悄悄来到板庚河边,孽龙不知就里,竟张牙舞爪迎面扑来,说时迟,那时快,但见观音玉手一挥,将其抛向孽龙,顿时,电闪雷鸣,天崩地裂,金钟变成大山将孽龙于山下,从此,美女山前就有了这座高大巍峨的金钟山。当地民众感激观音,在风景优美的美女山山腰一洞前修寺庙,塑观音金身,日夜香火供奉。也许是当地百姓的善良、真诚感动了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吧,所以她对虔诚的进香者有求必应,求福、求食、求寿、求子、求婚、求财、求平安,只要心诚,无有不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四方进香者常年络绎不绝。(来自罗甸退休干部谭宗文的《乡音乡情》)。
据有关介绍,三叠纪板庚滩是距今二亿多年前的古代环境沉积,为当今世界绝无仅有,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几亿年前板庚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水消退,海底的山峦得以露出大面。几亿年后的今天,板庚一带地下是深不可测的尚未揭开神面纱的巨大湖泊,地表上则是令人心醉的绿水青山。《人民日报》曾以《贵州发现世界罕见三叠纪板庚滩》为题作了报道。
如今的板庚滩,不是地表上的河滩、沙滩,是由地下湖泊和地表上的喀斯特地貌组成的地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