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旧忆心头绕? 新途意未平? 齐心谋变处 希望暗中生,山外吹来的风,天涯88,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周的乡亲们,目光交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随后一个个缓缓点头应和着。他们眼里闪烁的光,犹如深邃夜空里的繁星,其中既有对往昔悠悠岁月的绵绵怀念,那些美好的旧时光恰似老电影般在眼前徐徐放映;又有对未知明天的忐忑不安,仿佛置身于浓雾弥漫的岔路口,迷茫不知该迈向何方。这目光里,藏着世代农耕生活铸就的质朴与对安稳的执着,也有面对变革浪潮的怯懦与无措。
这时,村里那位平日里温婉可人的李婶,缓缓站起身来。她身上那件洗得泛白的碎花布衫,随着动作轻轻摆动,宛如风中摇曳的花朵。微风撩起她几缕鬓边的头发,恰似岁月悄然留下的痕迹。只见她眼眶泛红,好似努力憋住不让泪水决堤的堤坝,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开口了:“咱那时候啊,这小河沟就是咱们的乐园。就像《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寻得的乐土,夏天,太阳似个大火炉,烤得大地冒烟,咱们一群孩子热得难耐,便如迫不及待的鱼儿,‘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我们与水里的鱼儿赛跑,伸手去捉那滑溜溜的泥鳅,欢笑声在河面上回荡,比那明晃晃的太阳还灿烂。到了秋天,风一吹,金黄的稻子整齐排列,像给大地铺上金色绒毯。咱们挽着袖子,男男女女肩并肩,手握镰刀,朝着稻子一挥,‘嚓嚓’声此起彼伏,那声音犹如《诗经》里劳动的号子,比任何歌儿都动听,听着就觉着心里踏实。这些画面,如同刀刻在心上,怎能说没就没了呢?”
李婶抬手轻轻抹了一下眼角,继续说道:“要是这地界儿,以后尽是冷冰冰的石头房子,还有那整天响个不停、吵得人心烦的机器响动,咱们的孩子,还能知道这些故事吗?咱们的记忆,还能有个落脚的地儿吗?” 说完,眼眶里的泪珠儿直打转,却硬是咬着牙,没让它落下来,那份坚韧和不舍,像一把锐利的钩子,揪着在场每个人的心,让人心里满是酸涩。这背后,是对传统生活方式消逝的恐惧,对文化传承断层的担忧,在时代的巨轮面前,个人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顽强地抵抗着。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中藏着千言万语,仿佛都在回味着那些简单却无比温馨的日子。这沉默,恰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每个人心中都在翻涌。他们担忧着未来的变化,会不会真的如李婶所说,让那份纯真和宁静渐行渐远。这宁静的表象下,是不同观念碰撞前的压抑,是对未知变革的本能抗拒,也是对既有生活秩序的坚守。
我站在土台子上,听着李婶的话,脸上的表情犹如一幅复杂的油画,各种滋味交织。我深吸了口气,胸膛随着呼吸一鼓一鼓的,那气息里夹杂着泥土特有的芬芳,还有这村子里熟悉的烟火味儿。这气息,是故乡的烙印,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生命密码。我盼着,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能像轻柔的清风,丝丝缕缕地吹进大伙儿的心坎里去。
“乡亲们,你们的心思,我懂,就像懂自家田里的庄稼啥时候该浇水、啥时候该施肥一样透彻。咱都舍不得这片生咱们养咱们的地,舍不得那些歪脖子老树,舍不得那一间间透着温馨的老屋,还有那些从小听到大、刻在心里的老故事。可话说回来,日子总得往前奔不是?咱不能让孩子们再走咱的老路,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连山外的世界长啥样都不知道。就像雏鹰不能永远躲在巢穴,它需要搏击长空,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我抬手朝远方指了指,眼神中透着憧憬,接着说:“咱这发展啊,不是要把根给刨了,而是要让这棵树长得更壮,让它的枝丫伸得更远,让果子结得更多更甜。就好比咱村里的娃,送他们出去闯荡,学了本事,再回来,把咱这地方建设得更好。这就如同当年的游子,在外漂泊,功成名就后衣锦还乡,反哺故土。到时候,这里不光是咱的根,还是咱的骄傲,是连接着老祖宗和子孙后代的金线,让外面的人听了咱的故事,都得竖起大拇指夸一声好!”
说到这儿,我的眼睛里仿佛有光在闪,那是对未来满当当的期许,也是对家乡深沉得化不开的爱。我的话语,就像夏日傍晚那带着丝丝凉意的凉风,轻轻拂过每个人的心田,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我的思路,想象起那个既保留传统又充满生机的美好未来。这是理想与现实的拉扯,是传承与发展的交融,我试图在两者间找到平衡,为家乡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