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赵云
工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9章 赵云,历史秘境:开局神话三国刘备,工农,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主公,这是各郡亩产情况,新式化肥的试验良好!”
简雍快步走入将军府内,将电报交给段尘。
仔细一看,各郡县春小麦收成着实不错,特别是通辽和北郡两地,由于早先沼泽清淤,下方黑土地极为肥沃,加上今年文士大量聚集,民望调动,天灾减少。
化肥使用之后,大农场的亩产能够达到300斤,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和中原高产农田齐平了。
【东北土壤,水汽,甚至光照等条件都极好,开发过后量产很高】
再次往下看,昌黎,阳乐,玄菟三郡的人口聚集区,大都由自耕农精耕细作,粮产更高,基本能够达到亩产350斤。
着实是极高产能了。
【现代小麦平原亩产大概800斤,山地600斤,是使用化肥改善良种的结果】
“很好,如此经营,我辽东很快就能富庶。”
段尘很欣慰,能够在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乱世,让普通佃农能够吃饱饭,让自耕农有一定剩余,这已经是极好了。
单单因此,辽东的经济很快就能被盘活。
“马上要入冬封冻,是时候招百姓来城市中搞工业生产了,马上华夏那边会投入一大批的项目,再建设一批工业城。”
辽东气候特殊,一年只能种植一次,等待九月农忙过后,人们基本没多大事了,按照往常应该是服劳役。
但这两年段尘将劳役废除之后,就到了各地工厂和项目建设用工的时候。
三国人普遍抗冻,毕竟基本体系就在三阶,秋季和春季只要段尘给予厚实衣物,大部分情况能正常做工。
如今的辽东地区,每到秋天,当地的百姓们便会纷纷涌入城中寻找工作机会。
通常会在这里劳作数个月之久,直至新年将至时才返回家乡,享受短暂的猫冬时光。
待到来年春天,大地逐渐回暖、冰雪开始消融之际,辽东人又会再次踏上前往城市的路途,继续做工赚钱以补贴家用。
每年大约有一半时间在外务工,另一半时间则留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如此一来,家中所收获的粮食大概足以满足全家人全年的温饱需求,而且通过外出做工赚取的额外收入更是让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显着改善。
尤其是在昌黎及其周边一带,这种季节性进城务工与回乡务农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为一种风俗习惯。
这一切都是【新工业】普及的功劳。
因此,听到要大规模搞援建的简雍自是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问道:
“太好了!具体是什么时候?我得赶紧着手安排啊!”
段尘却安抚道:
“先别急,目前一切尚处于筹备阶段。”
此番华夏一次性投入高达 50 万融合点,紧锣密鼓地朝着【晚唐】运送大量的工业设备,并对部分设备进行重新组装。
所有这些设备都会被精心装载至铁路通道之上,只待段尘那边完成对接工作,载货列车便能即刻启程出发。
日夜兼程连续运输十天十夜,也定要将这批至关重要的物资全部安全运抵目的地。
······
同是秋季,仅仅一座山脉之隔,此时的冬小麦区却是在耕种时节。
但有人显然不想要好好让百姓种地。
大汉的幽州因为燕山分为了两片天地,北方百姓安稳耕种,正是收获之时,而南方幽州却是乱军处处劫掠,两方势力征战不休。
蓟城外的军营之中,一位身着白袍的年轻小将正静静地站在营帐前,手中轻轻擦拭着自己那杆寒光闪闪的长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