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竹影寻声
逗比小熊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5章 竹影寻声,作曲藏不住了顶流排队求合,逗比小熊猫,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乐海一舟”引发的舆论风波,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夏日骤雨,来得猛烈,去得也快,留下的却是洗刷过的清新空气和更加坚实的地面。王强发现,那些原本可能存在的、对自己音乐风格的疑虑,似乎在这场“保卫战”中被大众自发地消解了。人们用最直接的收听、点赞和评论,表达了对《吾心安处》的认可,也无形中给了王强莫大的底气。
但江晓的提醒和下一轮“跨界融合”的主题,像两根鞭子,轻轻抽打在他刚刚获得喘息的神经上。他明白,一次的成功不代表永远,尤其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舞台上。他需要拿出新的东西,证明自己不只是那个唱着乡愁的“幸运儿”。
“竹子?”练习室里,小胖瞪圆了眼睛,手里还拿着半个刚啃了一口的苹果,含糊不清地问,“强哥,你想用竹子做文章?这玩意儿……能搞出啥名堂?”
王强正对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各种关于竹子的资料。有水墨画里的潇洒竹影,有古代文人墨客咏竹的诗句,有竹制乐器的图片和介绍,还有竹编工艺的繁复图样。“竹子在中国文化里,寓意很多的。”王强滑动着屏幕,眼神专注,“你看,它中空,代表谦逊;有节,象征气节;坚韧挺拔,又不失柔韧。我觉得,这跟我想表达的一些东西,挺契合的。”
小胖把苹果核精准地投进垃圾桶,凑过来看:“寓意是挺好,可这怎么融进歌里啊?总不能唱‘我的家乡有竹林,竹子很绿很挺拔’吧?那也太……太那个啥了。”他比划了半天,找了个词,“太像小学生作文了!”
王强被他逗笑了:“当然不是这么简单。我在想,能不能从竹子的声音入手,或者它的形态,它的精神内核……”
“声音?”小胖来了兴趣,“竹子能有啥声?风吹竹林的沙沙声?还是……那个?”他突然想起什么,跑到墙角拿起扫把,用手指模仿着敲击竹板的动作,嘴里还念念有词,“快板那个?‘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强哥你要说快板?”
王强哭笑不得地看着他耍宝:“不是快板。我想找一些更……嗯,更融入旋律的声音。比如,竹笛?或者箫?”他在平板上搜出一段竹笛独奏,清越悠扬的笛声流淌出来。
小胖听了一会儿,挠了挠头:“好听是好听,但感觉……跟你之前的风格有点不搭啊?你那吉他一弹,是温暖朴实的调调,这笛子一响,有点飘,像武侠片里的大侠要出场了。”
王强也皱起了眉头。小胖的话虽然糙,但有点道理。他之前的歌,根植于生活,带着泥土的芬芳。而传统竹乐,很多时候追求的是一种超脱的意境。如何将这两者自然地融合,而不是生硬地拼接,是个难题。
他又想起“乐海一舟”的批评,说他音乐性不足,旋律简单。或许,这次的“跨界”正是一个机会,可以在音乐的丰富性上做些尝试?但这会不会丢失了他最被听众认可的“真诚”和“质朴”?
一时间,各种念头在脑子里打架。他尝试着哼唱一些旋律,试图加入一些模仿竹笛的滑音或是模仿竹叶摩擦的节奏,但总觉得别扭,像是给一件棉布衬衫硬缝上了一块丝绸补丁,格格不入。
“要不,”小胖看他一脸纠结,出了个主意,“咱们搞点视觉上的?到时候舞台上摆满竹子,你穿一身绿衣服,头发也染成绿的……”
“打住!”王强赶紧制止他越来越离谱的想法,“我这是唱歌比赛,不是cosplay大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