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小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章 杂志专访2014.9.19期,他的月之章,颜小嵩,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代歌坛》609期许嵩独家专访——何以吃茶?2014.9.19

●都说文人多桀骜孤僻,音乐人多乖张锋利,然而作为文人中的音乐人和音乐人中的文人,许嵩不过平静沉默了些许。被称为年轻人“精神领袖”许多年,而对争议不置一词,也并未刻意努力做些什么去争取别人的喜欢。倒是源源不断延绵不绝地谱出一首首好曲子写出一篇篇好词。随着现下音乐推广模式的日新月异,“无论哪类音乐,作品本身才是核心竞争力。”于是他两年磨出第五张全创作专辑《不如吃茶去》,编曲构思一如既往究极精巧,东方清音雅乐与西方律动节奏碰撞出许嵩近两年寄情山水悠然的快意人生,也揭示了前人流传下来“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的禅机,是许嵩心向往之的怡然与从容。就好像生活无法脱离文学的提炼渲染,音乐文人的独到和恬淡,正是不容疲惫浮躁的世人错过的古色古香。

究极精致的超脱

以许嵩两年前的《梦游计》来说,《梦游计》比较简单,是最常见的华语专辑模式,“曲风比较综合,比较容易流行,销量比较高。”而刚发行的《不如吃茶去》创作期长达两年,这期间许嵩游历,低潮,起伏。很难想象当下还会有歌手作一张音轨多达两千多条,包含各种几乎失传的稀有乐器的唱片。许嵩穷极精巧的编曲和构思对于相当多的朋友来说是有距离的,然而比起外界肆意脑洞大开和无穷无尽的解读,许嵩自己的说法更具说服力。“它需要生活阅历、玩味文字的兴趣,还需要一份真正安静的听音乐的心情,才能进的去那个世界。这几点都是必要条件。作《不如吃茶去》的时候就已经想得很明白,并不期待它比《梦游计》受更广大群体的欢迎。我自己爽了,一小部分懂我的人拍案叫好了,我就满足了。”

当:很在意一点就是《不如吃茶去》当中中西元素的饱满甚至新奇的元素结合,比如《梧桐灯》里都都克笛与trip-hop,《山水之间》里古筝与爵士吉他。《隐隐约约》里居然有迷幻电子结合马头琴,简直想象之外。这种结合是你“在脑海中预先有了构架这两者相契合”的必然?还是“尝试之后才发现如此契合”的偶然?

许嵩:这两种情况都会有,总之是一边动脑一边动手,创作本身就是一件吸引人的事情。

当:整张专辑的创作过程是上面提到的“偶然”多还是“必然”多?

许嵩:还是必然多吧,在实践之前,大部分东西都已经先想明白了。就像交响乐的作曲家没必要在创作过程中聘请一支交响乐团跟在身边不断演奏一样,各种乐器和音色的属性其实已在创作人脑海里了。

当:就创作方面,你已经信手拈来了,但“不如吃茶去”是否真的能离红尘八丈远呢?

许嵩:并不需要远离红尘,若能以云淡风轻的心态去看待和处理俗务就很好了。

当:从《不如吃茶去》明显变化了唱腔,比以往要厚重很多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许嵩:可能是心境的变化。声音本身倒没有刻意做什么改变,对我来说我关注的重点也不在自己的声线上,我觉得能把一首歌的词曲内涵和特点传达到位的演唱,就是成功的演唱。

当:唱腔上的变化非常让人惊喜,感觉在歌唱方面自信程度也提高了,所以是否可以期待以后更多的现场演出机会,比如说大型演唱会?

许嵩:完全可以!

当:《苏格拉没有底》和《梦游计》尤其后者,是“别人说什么关我什么事我只做自己喜欢的”。《不如吃茶去》是“别人想什么关我什么事我只做自己想做的”,这过程隐约是由“任性”到“随性”的转变?

许嵩:听自己的心声,做自己的判断,搞自己的音乐。外界的评论可以看看,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但也仅仅是个参考。

公平与另一种不公平

对于如今的许嵩来说,一张唱片作下来,不过是“一段旅程的结束”,然而正是这种“做唱片给自己给歌迷”的状态,对于没听过许嵩的歌的人来说有可能是一种不公平——他们未必不喜欢他的音乐,许嵩时不时的“抽离”,无形中也就拉大了自己和这类人群的距离。对此许嵩认为,很多事要看缘分,该听到的时候自然就听到,会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他觉得并不需要刻意努力做些什么去争取别人的喜欢。而随着现下音乐推广模式的日新月异,无论是哪类音乐,作品本身才是核心竞争力,这种状态反而相较于以前愈发公平了。在大家都有选择权的现在,许嵩的“不刻意”,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反响和效果。

当:歌手和做演员是一个道理,演员演戏觉得“演得对”就行了,所以你觉得你现在“唱得对”么?

许嵩:唱别人的歌不好说,但目前还没有人比我唱自己的歌唱得更对。

当:与外界无关,就你个人现阶段的认知来说,你觉得“做好歌手”和“做好歌”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许嵩:没有标准,因为其中“好”这个关键字是没有标准的。我觉得特别好的,他可能觉得“这什么玩意啊”;我觉得特别不好的,他可能每天心心念念爱的死去活来。所以没有好与坏,只有合适不合适,喜欢不喜欢。爱自己所爱就万事大吉了。

当:所以,到现在为止,是否已经有了一首你定义中真正的“好歌”?

许嵩:太多了。但是如上所述,那只是“我认为”的好歌而已。

当:网络音乐时代已翻篇儿了,连演出市场都翻篇儿了,你怎么给自己曾经的音乐推广模式翻篇儿呢?

许嵩:曾经的独立发行专辑吗?那时没什么推广可言,要感谢网友的传播。但这其实就是最好的推广,因为是真心实意地推荐。其实现在也是一样要看音乐品质,传播途径、推广方式虽有一定的学问,但绝不是重点,作品本身才是核心竞争力。很多电影与音乐把大量的心思和经费花在营销上,也许能忽悠来一时的票房和销量,可是作品走不长远——当然,也许压根就没想走长远。

当:苦行僧·许虽然如今闲云野鹤,但我觉得你还是属于对自己很“狠”的人?

许嵩:当然,心态轻松归轻松,但工作起来还是要对自己“狠”。

当:走到哪儿都被邀歌,成就感多点还是压力多点?比如戚哥比如张靓颖这种已然有自己风格的歌手你要怎么给人家写歌?

许嵩:沟通着来,比如说戚哥戚哥是想要一首和她过往完全不同的曲风,那我就琢磨着写一首我自认为既适合她、她也没尝试过的;比如靓颖想要一首延续她自己风格的,那我就听她指定的过往曲目来开始思考。总之怎样都可以,看朋友的需求。

孤独优越过寂寞

都说创作人更乐于享受孤独,对自己很“狠”的许嵩在工作室在录音棚里度过的许多没有白天没有黑夜的时光,去酝酿自己的别人的自己和别人的音符以及相关,去体味去加工那些往事,去升华他人和自我的孤独。然而这种孤独并非非比无人问津寂寞,事实上当澎湃的往事和感情在许嵩如平静湖面一般的外表下波涛汹涌,他才得以创作出如此多如斯隽永深层的好歌好词。于是我们说,享受优越过寂寞的孤独,是优秀创作人的特权。

当:人生中的“惊鸿一面”是怎样的汹涌往事?那一面见的又是谁?

许嵩:每个人再汹涌的往事也不过是自己的天人交战,一旦说出来,于他人而言也不过是无痛无痒的故事一则。所以音乐就是超脱于具体的事情,去传达抽象的情感。

当:在相当低的低潮期写《惊鸿一面》自我取暖,你这么平静无波澜的无起伏的状态,很难想象那是因何而起的怎样的低潮?

许嵩:平静也是从起落里修炼而来的。其实我也是有很急躁的一面的,比如说一件要事没完成的话就会心神不宁,遇到不平的事也会发火,这很正常。

当:说到“一生好好爱一人”,许老师,你是等爱之人,还是寻爱的人?

许嵩:偏被动一些。现在的想法是,如果让我在“我爱她六分、她爱我八分”与一个“我爱她八分,她爱我六分”的人里选一个,我会选择和前者在一起,然后再努力去爱她十分。

当:之前你也说了另一半得是喜欢你音乐的妮子,那“年少定情,相濡与沫,白头偕老”又是否是理想的恋爱?

许嵩:那是一种纯粹理想化的古典式爱情了,所以只能在音乐里去憧憬,去玩味。现代社会,男男女女脾气都挺大,觉得不合适就分开了,都不太会委屈自己。——倒也不能说是不好,要看每个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吧。

当:工作模式和好友模式其实是两种状态,那么作为制作人,你监棚的时候看到的黄老师和胡少年都是什么状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盛唐王爷:我的谋略冠绝古今

潮流先锋

成长,依稀在记忆的脸庞

浅墨清漓

见习护花神仙

步留香

弑神观测者

云间小猫

我有一家高科技玩具厂

阿达坤坤鸭

梦选之子

玛卡小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