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汉献帝刘协
然诺121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汉献帝刘协,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然诺1213,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至今记得初平元年那个飘着槐花香的清晨。董卓的佩剑撞在未央宫台阶上发出刺耳的响声,他像头披着铠甲的熊罴般跨过殿门,带起的风掀翻了我面前的竹简。九岁的我缩在龙椅里,看着这个满脸横肉的西凉武夫一把揪起兄长刘辩的衣领,就像屠户拎起待宰的羔羊。\"此子暗弱,不可以奉宗庙。\"董卓的声音震得房梁都在抖。我望着兄长惨白的脸,突然想起五岁那年,何皇后把鸩酒灌进母妃嘴里的那个午后。那时我也像现在这样浑身发冷,喉咙里像是塞了团浸水的棉絮。
他们给我套上玄色十二章纹的衮服时,金线刺绣刺得脖颈发痒。礼官拖着长调念祝词,我盯着铜镜里那个被珠旒遮住半张脸的孩童,忽然觉得这身衣裳像具金丝编成的枷锁。董卓的手按在我肩上,隔着三层锦缎都能感觉到他掌心的老茧,\"陛下当以高祖为楷模\",他说话时喷出的酒气熏得我想吐。殿外传来零星的马蹄声,我后来才知道那是西凉军在洗劫太仓,运粮车的轱辘碾过青石板路的声音,和母妃宫中那只鎏金香炉滚落台阶时的响动一模一样。
迁都长安那日,我蜷在颠簸的马车里数帘外的流民。有个跛脚老妪抱着襁褓追着车驾跑,羽林郎的鞭子抽在她背上时,婴儿的哭声像刀尖划过琉璃。夜里宿在弘农行宫,我摸黑找到司徒王允的厢房,他正对着舆图抹眼泪。\"太师说洛阳宫室烧了三月不灭,\"我的声音惊得他打翻了灯盏,\"司徒,他们为什么要烧我的家?\"油灯在砖地上滚了两圈,映出王允脸上纵横的沟壑。他跪下来替我整理衣襟,手指颤抖得像秋风里的枯叶:\"因为豺狼要磨尖利齿,总要找个像样的磨刀石。\"
长安城的风带着腥咸的锈味。李傕郭汜的叛军围城时,我蹲在未央宫后殿的台阶上数蚂蚁。那些举着盾牌的兵士在宫墙外厮杀,喊杀声顺着砖缝钻进来,和当年永乐宫檐角的风铃一样扰人清梦。尚书令士孙瑞抱着我翻过南宫城墙时,我闻到他官服上浓重的血腥味。\"陛下抓紧老臣的腰带\",他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护城河的污水漫过腰际,我突然想起八岁那年掉进太液池的情形——那时岸边伸来无数双手,现在却只有这个白发老头在推着我往前泅渡。
建安元年的雨下得邪性。曹操的军队开进许昌城时,青石板上泛着铁锈色的水光。这个矮个子将军跪在殿前,盔甲上的雨珠顺着鱼鳞甲片往下淌。\"臣当效周公之事\",他说这话时抬头瞥了我一眼。那眼神让我想起幼时在永乐宫见过的豹子——慵懒,危险,带着志在必得的矜持。我抬手赐座时,瞥见他腰间佩剑的剑柄上镶着块血玉,形状像极了董卓当年悬在幔帐上的那枚虎符。
伏寿进宫那年刚满十五,她抱着焦尾琴行礼时,发间的步摇在殿前投下细碎的影子。夜里她教我辨认星象,手指划过紫微垣的方位:\"陛下看,帝星虽明,周遭却群狼环伺。\"她的气息拂过我耳畔,带着淡淡的沉水香。那味道让我想起被焚毁的洛阳南宫,废墟里残存的沉香木梁在雨中默默腐烂。后来我们在西园埋下衣带诏时,她的裙裾扫过新翻的泥土,惊起几只萤火虫,绿莹莹的光点像是飘散的星屑。
曹操送来《孟德新书》那日,我正在临摹卫夫人的《笔阵图》。竹简摊开在案几上,墨迹未干的\"兵\"字被他靴底带起的风吹得洇开一团。\"陛下可知何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说话时抚摸着剑穗上的流苏,像是在抚摸情人垂落的青丝。我蘸着朱砂在简牍上批注,笔尖悬在\"攻心为上\"四个字上方迟迟不敢落下。窗外传来工匠修筑铜雀台的夯土声,一声声闷响像是敲在腔子里的更鼓。
满宠带兵闯进宫那晚,月亮红得像要滴血。伏寿把我推进密道时,她腕上的玉镯在砖墙上撞得粉碎。\"陛下记得北宫墙角的柏树么?\"她的眼泪落在我手背,烫得惊人。我在夹壁里听着士兵的靴声来来回回,突然想起初婚那夜,她也是这样攥着我的手说:\"妾身与陛下,终究是要同穴的。\"砖缝里渗进来的月光照在《战国策》残卷上,泛黄的竹简里\"狡兔死,走狗烹\"的字迹忽明忽暗。
禅让台筑到第九层时,我正给曹丕讲解《孝经纬》。这个年轻人总爱把玉佩捏在指间把玩,玉石相击的脆响让人想起未央宫檐下的铁马。\"陛下可知尧舜禅让时的祥瑞?\"他忽然打断我的讲授,眼神灼灼似要在我脸上烧出个窟窿。我望着案头将谢的菊花,想起二十年前在许昌郊外见过的流民——那个母亲将最后半块麦饼塞进孩子嘴里时,眼里也闪着这样的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