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颁旨
南方有嘉年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章 颁旨,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南方有嘉年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燕京居中,身后是华北平原,左手是紫荆关,居庸关为重要关隘,绵延燕山与太行山脉相接,又有宣府,大同,山西诸镇沿山设镇,拱卫身后的腹心之地。
右手边,则是燕山山脉的喜峰口,古北口等关隘,长城与山脉绵延至辽西辽河区域的蓟镇和辽镇。
燕京居中,则可视左右诸镇情形而定,只要燕京在,就算诸关俱失,诸镇俱败,燕京和京营主力在,大周的北方就稳如泰山。
前宋时,屡次战败,主要原因是宋军要越黄河至平原,一路从平原地区推到燕京诸州城下。
敌人却是游牧民族的契丹和女真。
以步对骑,在平原与骑兵交战,吃亏太大。
只要燕京在,也就是幽云十六州防御线在,中原农耕民族凭燕山,太行依山修长城,筑关隘,立雄城,设重镇,可保江山不会轻易落入异族之手。
这也是燕京有四十多万重兵的原故。
况且还有蓟,辽,宣府,大同诸镇在侧,光是京师附近就有七十余万雄兵,再算上全部九边重镇,大军在百万以上。
可以说大周能战之兵,九成都在北方。
贾环此次,不光是给予五品勋卫的荣誉职衔,隆安帝还给了骁果校尉之职。
骁果营无定额,视骁果校尉的人数为定。
骁果校尉,一般掌千人左右,多则不超三千。
自行募兵,装备,训练。
日常俱是自行管理。
可自请至边关镇守,争夺战功。
大战时,随京军诸营一起出兵,因为自行募兵,战功不需与同袍分,全部落在校尉自身。
国初前几十年,国家财用不足,鞑虏势大。
太祖,太宗用骁果校尉制度,不花分文得雄兵数十万,朝廷只是给出侯伯子男到将军爵位,以酬校尉之功便可。
此是善政。
到了如今,文恬武嬉,早不是当年模样。
骁果营也是京营诸大营中实力最差的一营,也是最为鸡肋的一营。
王子腾在京任节度使时,就是骁果营节度使。
也显示了朝廷对骁果营的态度。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况且开国百年,什么事都可算祖宗成法。
隆安帝掣肘颇多,行事如履薄冰,绝不敢妄弃祖宗成法,废弃骁果营。
现在把贾环放入骁果营中,可谓一石三鸟,这帝王心术,真是了得。
冯唐皱眉。
他也是刚知道贾环居然被放到骁果营。
如此看来……
自己若要改“副”为正,成为京营节度,谋求去骁果营破局,未尝不是好的选择?
冯唐认真思忖起来。
只是一时间难下决心。
这边水溶已经展开了另一份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者,治世之道,在于选贤举能,褒奖功臣,以彰其德,以励万民。今有贾赵氏,温婉贤淑,品行高洁,克己复礼,辅佐夫君,教子有方,骁果校尉贾环德性过人,忠孝有加,乃贾赵氏功也。今,封授五品宜人,当敬谨于心,侍奉亲长……”
这种诏书,都是官样文章。
有模板的。
翰林学士几分钟就能写好一篇。
这种因子封母的诏书,对母子二人均需表彰,所以诏书内容,不光夸赞贾赵氏,也是对贾环的品行和能力做了极大的肯定。
对一个刚考封通过,授给实官的少年人来说,这是有些过分的褒奖了。
特别是“孝行甚笃,君子茂才”八字评价,对贾环算是极为看重的抬举之词。
一般来说,武勋子弟,是用不上君子茂才这四个字的。
只能说……贾环,简在帝心!
便是贾环自己,也想不到自己何时落入了这位皇帝的法眼。
贾环自失一笑。
无所谓了。
经此一事,自己的产业算过了明路,一时半会的贾珍等人不会再打主意。
赵姨娘也有了宜人诰命,在贾府内算正经主子,再也不是要站着侍奉别人的奴婢般的侍妾。
这个结果,贾环表示满意。
再过一段时间……
自己筑基。
掌兵。
一遇风云便化龙。
继续红尘练心的同时,夯实根基,谋取更多天材地宝,一步步迈向更高的台阶。
迟早将无忧无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