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一○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贾母坐起身来,缓缓说道:“我嫁到你们贾家已经六十多年了。从年轻时候一直到现在,该享的福也都享尽了。从你们老爷那辈起,儿子孙子们也都还算不错。只是宝玉,我疼爱了他一场。” 说到这儿,她目光扫向四周。王夫人赶忙推了推宝玉,让他走到床前。贾母从被窝里伸出手,拉住宝玉说:“我的孩子,你可要争气啊!” 宝玉嘴上答应着,心里一阵发酸,眼泪差点流出来,但又不敢哭,只能站在那里,听贾母接着说:“我要是能再见一个重孙子,也就安心了。我的兰儿在哪儿呢?” 李纨也把贾兰推到前面。贾母松开宝玉,拉过贾兰说:“你母亲一向孝顺,将来你有出息了,也让你母亲风光风光。凤丫头呢?” 凤姐本来就站在贾母旁边,赶紧走到跟前说:“我在这儿呢。” 贾母说:“我的孩子,你太聪明了,以后多积点福吧。我也没做多少修行的事,就是为人实在,容易吃亏,那些吃斋念佛的事儿我也不太常做,就去年让人抄写了些《金刚经》送人,也不知道送完了没有?” 凤姐说:“还没有呢。” 贾母说:“早该送完才好。我们大老爷和珍儿在外面逍遥自在,最气人的是史丫头没良心,怎么总也不来看看我。” 鸳鸯等人心里明白其中缘由,都默不作声。贾母又看了看宝钗,叹了口气,只见她脸上微微泛红。贾政知道这是回光返照,赶忙端上参汤。可贾母牙关已经紧闭,她合上眼睛片刻,又睁开眼,把屋里的人都瞧了一遍。王夫人和宝钗轻轻扶着贾母,邢夫人、凤姐等人赶忙去准备换洗衣物。地下的婆子们已经把床铺安设妥当,铺好了被褥。这时,只听见贾母喉咙里轻轻响动了一下,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就这样安详地去世了,享年八十三岁。婆子们急忙将贾母移到停灵的床上。

于是,贾政等人在外边一侧跪地,邢夫人等人在里边一侧跪地,大家一同放声痛哭。外面的家人把各种丧葬用品都准备齐全,只等里头的消息传出来。从荣府大门开始,一直到内宅,一扇扇门全部敞开,一律用净白纸糊好。高高的孝棚搭建起来,大门前的牌楼瞬间竖起,府里上下人等立刻换上了丧服。贾政上报了丁忧之事。礼部将此事奏明皇上,皇上仁慈宽厚,念及贾家世代功勋,又因贾母是元妃的祖母,特赏银一千两,并谕令礼部主持祭祀。家人们四处报丧。众亲友虽然知道贾家已经失势,但如今见皇上恩典隆重,也都纷纷前来吊唁。众人选了个良辰吉时将贾母入殓,把灵柩停放在正堂。贾赦不在家,贾政作为长子,宝玉、贾环、贾兰作为亲孙子,且年纪尚小,都应该守灵。贾琏虽是亲孙子,但带着贾蓉还能分派家人办事。虽然请了一些男女外亲来帮忙照应,但在内宅里,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凤姐、宝钗等人要在灵旁哭泣守灵。尤氏虽然也能照应,但她因贾珍外出,借住在荣府,一向不太管事,况且对荣府的事务也不太熟悉。贾蓉的媳妇就更不必说了。惜春年纪小,虽然在这里长大,可对家事一窍不通。所以内宅里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全力支持,只有凤姐还能照管里头的事情。况且还有贾琏在外面主持大局,里外由他们二人负责,倒也比较合适。

凤姐之前仗着自己的才干,原本以为老太太去世后,自己能大显身手。邢夫人、王夫人等人也知道她曾经操办过秦氏的丧事,必定妥当,于是仍然让凤姐总理内宅事务。凤姐本不该推辞,自然应承下来。她心想:“这里的事务本就归我管,那些家人更是我的手下。太太和珍大嫂子的人原本就不太好使唤,如今她们都不在。虽然没有对牌支取银子,但这种办丧事的银子应该是现成的。外头的事又有贾琏操持。虽说我现在身体不太好,但想来也不至于被人指责,而且肯定能比在宁府办得更好。” 主意已定,等到第二天接了三,第三天一大早,凤姐就叫周瑞家的传出话去,把花名册取来。凤姐仔细看了一遍,统共只有男仆二十一人,女仆十九人,其余的都是些丫头,就算把各房的人都算上,也不过三十多人,实在难以分派差事。她心里想:“这回老太太的丧事,人手竟然还没有东府里多。” 她又把庄上的人调了几个过来,可还是不够差遣。

正在盘算着,只见一个小丫头过来说:“鸳鸯姐姐请奶奶过去。” 凤姐只好跟着去了。只见鸳鸯哭得像个泪人,一把拉住凤姐说:“二奶奶请坐,我给二奶奶磕个头。虽说在服丧期间不行礼,但这个头我一定要磕。” 说着,鸳鸯就要跪下。凤姐连忙拉住她,说道:“这是干什么,有话好好说。” 鸳鸯跪着,凤姐硬是把她拉了起来。鸳鸯说:“老太太的事,里里外外都靠二爷和二奶奶操办。办丧事的银子是老太太留下的。老太太这一辈子都没乱花过钱,如今到了最后的大事,二奶奶一定要办得体体面面的才好。我刚才听见老爷引经据典的,我听不懂;又说什么‘丧与其易,宁戚’,我也不明白。我问宝二奶奶,说是老爷的意思,老太太的丧事只要悲痛才是真孝顺,不必铺张浪费追求好看。我想老太太这样的人,怎么能不风光大葬呢!我虽是个奴才丫头,本不该多嘴,但老太太疼了二奶奶和我一场,临死了总不能不让她风风光光的!我知道二奶奶有本事办大事,所以请二奶奶来,求您给作主。我生是老太太的人,老太太死了我也跟着老太太,要是看不到老太太的事办得妥当,将来我怎么去见老太太呢!” 凤姐听了这话,觉得有些奇怪,便说:“你放心,要办得体面并不难。况且老爷虽说要节省,但该有的排场也不能少。就算把这笔银子都花在老太太身上,也是应该的。” 鸳鸯说:“老太太的遗言是,所有剩下的东西都给我们。二奶奶要是觉得银子不够用,尽管拿这些东西去变卖补上。就算老爷说什么,我也不能违背老太太的遗言。那天老太太分配东西的时候,老爷不是也在旁边听见了么。” 凤姐说:“你向来是最明白事理的,怎么这会儿这么着急呢。” 鸳鸯说:“不是我着急,是因为大太太不管事,老爷又怕张扬。要是二奶奶也跟老爷想法一样,觉得抄过家的人家,丧事还办得这么好,将来又要被抄家,就不顾及老太太了,那可怎么办!对我来说,不过是个丫头,倒也没什么妨碍,可这毕竟关乎贾家的名声啊。” 凤姐说:“我知道了,你只管放心,有我呢!” 鸳鸯千恩万谢地托付了凤姐。

凤姐出来后心想:“鸳鸯这丫头真奇怪,不知道打什么主意。按理说,老太太的丧事确实应该办得体面些。唉,不管她了,先照着咱们家以前的规矩办吧。” 于是,她叫了旺儿家的,让她传话把贾琏叫进来。不一会儿,贾琏进来了,说:“找我什么事?你在里头照应好就行。反正作主的是咱们二老爷,他说怎么办,咱们就怎么办。” 凤姐说:“你也这么说,这不正应了鸳鸯说的话么。” 贾琏问:“什么鸳鸯的话?” 凤姐便把鸳鸯请她过去说的话复述了一遍。贾琏说:“她们的话管什么用。刚才二老爷叫我去,说老太太的事固然要认真办理,但要是知道内情的,明白这是老太太自己留下的积蓄办丧事;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藏着掖着,其实家里很宽裕呢。老太太的这些银子,用不完也没人要,当然应该都花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在南边有坟地,但阴宅还没有。老太太的灵柩是要运回南边去的,留着这些银子在祖坟上盖些房屋,剩下的再买几顷祭田。咱们以后回去也好,就算不回去,也让那些贫穷的族人住着,让他们按时按节早晚上香,时常祭扫。你说这些话,难道不是正经主意?照你这么说,难道要把银子都花光?” 凤姐问:“银子发下来了没有?” 贾琏说:“谁见过银子!我听咱们太太听了二老爷的话,极力怂恿二太太和二老爷,说这是个好主意。我能怎么办!现在外头棚杠那边要支取几百银子,可到现在还没发下来。我要去催,他们都说有,让先把外头的事办了再算账。你想想,这些奴才们,有钱的早就溜了,按照册子去叫人,有的说告病,有的说下庄子去了。没走的没几个,他们只有赚钱的本事,哪有赔钱的道理!” 凤姐听了,愣了半天,说:“这还怎么办事!”

正说着,一个丫头过来说:“大太太让我问二奶奶,今天都第三天了,里头还乱糟糟的,供了饭还让亲戚们一直等着吗?饭菜叫了半天,菜来了,饭又没了,这叫什么办事的道理!” 凤姐急忙走进内宅,吆喝着让人伺候,胡乱把早饭打发了。偏偏那天来的人特别多,里头的人都无精打采的。凤姐只能在那里照料了一会儿,又惦记着派人做事,赶紧出来叫了旺儿家的,把家里的女人们都召集起来,一一分派任务。众人都只是答应着,却不见行动。凤姐说:“都什么时候了,还不供饭!” 众人说:“传饭容易,可得先把里头要用的东西发下来,我们才好照管。” 凤姐说:“糊涂东西,都给你们派好了活儿,肯定会有东西给你们的。” 众人只好勉强答应。凤姐立刻到上房去取要用的物品,本想去请示邢夫人、王夫人,可看到人多,不好开口。看看天色,已经渐渐西斜,她只好去找鸳鸯,说要老太太留下的那套日常用具。鸳鸯说:“你还问我呢,那一年二爷把东西当了,赎回来了吗!” 凤姐说:“不用银的金的,就要那套平常使用的。” 鸳鸯说:“大太太、珍大奶奶屋里用的是从哪儿来的!” 凤姐一想,确实如此,转身就走,只能到王夫人那边找了玉钏、彩云,才拿出一套来,急忙让彩明登记入账,发给众人收管。

鸳鸯见凤姐这么慌张,又不好叫她回来,心想:“她以前做事多么干脆利落、周到细致,如今怎么这么束手束脚的。我看这两三天,她一点头绪都没有,难道老太太白白疼她一场!” 她哪里知道,邢夫人一听贾政的话,正合了她日后家计艰难的心思,巴不得能留一点银子作为日后的依靠。况且老太太的事原本就是长房作主,贾赦虽然不在家,但贾政是个拘泥的人,有什么事就说要请大奶奶拿主意。邢夫人向来知道凤姐花钱大手大脚,贾琏又爱耍心眼,所以死死抓住银子不放手。鸳鸯还以为这笔银两已经交出去了,所以看到凤姐如此为难,就怀疑她不肯用心,于是在贾母灵前唠唠叨叨地哭个不停。邢夫人等人听出鸳鸯话里有话,却不反思自己不让凤姐便宜行事,反而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到了晚上,王夫人把凤姐叫过来说:“咱们家虽说今时不同往日,但外头的体面还是要顾的。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看那些人都照应不过来,想来是你没吩咐好。还得你多操点心才行。” 凤姐听了,愣了一会儿,本想把银子不够用的事说出来,但银钱是外头管的,王夫人说的是照应不周,凤姐也不敢辩解,只能不吭声。邢夫人在一旁说:“按理说,该是我们做媳妇的操心,这本不是孙子媳妇的事。但我们脱不开身,所以才托付你,你可不能撒手不管。” 凤姐涨红了脸,正要反驳,只听外面鼓乐声响起,到了烧黄昏纸的时候了,大家又都放声痛哭,她的话又被打断了。凤姐本想等会儿再说,王夫人却催她出去料理事务,说:“这里有我们,你赶紧去料理明天的事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一人:我每天都可以顿悟

蜗牛也看书

穿到架空朝代,我想尽办法活下去

黯心

哥几个的逆袭人生

中二青年

明明财富自由,咋就成妻管严了?

琳宝睡不醒

为爱取我心头血?和离后我成东宫掌上娇

邱秋秋

修仙:挂我开,副作用你扛

陆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