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话说宝玉见过贾政后,回到房中,只觉得头昏脑涨,浑身乏力,连动一下的力气都没有,饭也没吃,便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家人依旧请了医生来诊治,可吃了药也不见效,宝玉的病情愈发严重,甚至连人都认不出来了。大家扶着他坐起来,他看起来就像个失了魂的人。就这样一连折腾了好几天,那天正好是婚后回门的日子,也就是 “回九” 之期。要是宝玉不去,薛姨妈那边面子上过不去;可要是去呢,宝玉现在这副模样实在让人担忧。贾母心里明白,宝玉这病是因为黛玉而起,本想把事情跟他说明白,又怕他急火攻心,病情恶化。宝钗刚做新媳妇,也不好去劝慰宝玉,这事非得薛姨妈过来才行。可要是不回九,又怕薛姨妈责怪。于是贾母就和王夫人、凤姐商量:“我看宝玉现在魂不守舍的,不过走动走动应该没什么大碍。咱们用两乘小轿,让人扶着他从园子里过去,应了回九的吉期。之后请姨妈过来安慰宝钗,咱们再一心一意地给宝玉治病,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王夫人同意了,马上着手准备。好在宝钗是新媳妇,宝玉又疯疯傻傻的,就这么被人安排着去了。宝钗心里也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是埋怨母亲办事糊涂,可事已至此,也不愿再多说什么。唯独薛姨妈看到宝玉这副样子,心里懊悔不已,可也只能匆匆把回九的事应付过去。
回到家后,宝玉的病情越发沉重,到了第二天,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甚至连汤水都喝不进去了。薛姨妈等人急得手忙脚乱,到处请名医来诊治,可那些医生都诊断不出病因。后来,城外有一座破寺,里面住着一位穷医生,姓毕,别号知庵。他诊断出宝玉的病是因为悲喜交加,情绪大起大落,再加上冷暖失调,饮食不规律,忧愁忿闷积滞在心中,导致正气被堵塞,这是内伤和外感同时发作的病症。于是他斟酌着开了药方,到了晚上,宝玉服下了药。二更天过后,宝玉果然清醒了一些,嚷着要喝水。贾母、王夫人等这才放下心来,便请薛姨妈带着宝钗到贾母那里暂时休息。
宝玉清醒了片刻,心里知道自己恐怕性命难保。等众人都散去后,屋里只剩下袭人,他便把袭人叫到跟前,拉着她的手哭着说:“我问你,宝姐姐是怎么来的?我记得老爷给我娶的是林妹妹,怎么变成宝姐姐了?她为什么霸占着这里?我想说吧,又怕得罪了她。你们听到林妹妹哭得怎么样了?” 袭人不敢把实情说出来,只好说:“林姑娘病着呢。” 宝玉又说:“我要去看看她。” 说着,就要起身。可他这几天粒米未进,身子虚弱得根本动弹不了,于是哭着说:“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里话,只求你回禀老太太:反正林妹妹也活不长了,我现在也保不住自己的命。我们两个病人都要死了,死了以后更难料理。不如腾出一间空房子,趁早把我和林妹妹抬到那里,活着的时候能一起医治、一起有人服侍,死了也能停放在一处。你要是依了我这话,也不枉我们这几年的情分。” 袭人听了这些话,哭得泣不成声。这时,宝钗正好带着莺儿走进来,也听到了宝玉的话,便说:“你不好好养病,何苦说这些不吉利的话。老太太刚宽心了些,你又要生出事来。老太太一辈子就疼你一个,如今都八十多岁了,虽说不指望你能给她挣个封诰,可将来你有出息了,老太太看着也能高兴一天,也不辜负老人家的一番苦心。太太就更不用说了,一生的心血都花在抚养你这个儿子身上,要是你半途死了,太太将来可怎么办。我虽说命薄,可也不至于到那种地步。就凭这三点,你就算想死,老天也不会让你死的,所以你死不了。你就安心养病,过上四五天,风邪散了,身体里的正气足了,这些病自然就好了。” 宝玉听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过了半晌,才嘻嘻地笑道:“你都好久没跟我好好说话了,这会子说这些大道理,是说给谁听呢?” 宝钗听了这话,又说:“跟你说实话吧,那两天你昏迷不醒的时候,林妹妹已经去世了。” 宝玉一听,突然坐起来,惊讶地大声问道:“真的死了吗?” 宝钗说:“真的死了。我怎么会平白无故咒人呢。老太太和太太知道你们姐妹感情好,怕你听到她死了,自己也活不下去,所以才不肯告诉你。” 宝玉听了,忍不住放声大哭,倒在了床上。
突然,宝玉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辨不清方向,心里正恍惚着,只见眼前好像有人走过来。宝玉茫然地问道:“请问这是什么地方?” 那人说:“这里是阴司泉路。你寿命还没到,怎么会跑到这里来?” 宝玉说:“我刚听说有个故人去世了,就来这里找她,没想到迷了路。” 那人问:“你的故人是谁?” 宝玉说:“是姑苏的林黛玉。” 那人冷笑着说:“林黛玉生时与众不同,死了也和一般鬼魂不一样,她没有魂魄,你到哪里去找她!凡人的魂魄,聚在一起就成了人形,散开就化为气息,生前魂魄聚合,死后就消散了。普通人的魂魄都难以寻觅,更何况林黛玉呢。你还是赶紧回去吧。” 宝玉听了,愣了半天,说:“既然说死者的魂魄会消散,那为什么又有这个阴司呢?” 那人冷笑着说:“这阴司,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这都是世俗之人沉迷于生死之说,编造出来警示世人的。说是上天对那些愚昧的人十分恼怒,有的人不安分守己,有的人寿命还没到就自己夭折了,有的人沉迷于淫欲、逞强好胜,无缘无故地自我毁灭,所以特地设立了这个地狱,囚禁他们的魂魄,让他们遭受无尽的痛苦,来偿还生前犯下的罪孽。你来找黛玉,这是自讨苦吃。况且黛玉已经回到太虚幻境了,你要是有心找她,就潜心修养,自然有相见的一天。要是不安分生活,就会因为自行夭折的罪名被囚禁在阴司,除了父母,你想再见黛玉一面,那是不可能的。” 那人说完,从袖子里拿出一块石头,朝着宝玉的心口扔过来。宝玉听了这些话,又被石头击中了心窝,吓得想赶紧回家,可又恨自己迷了路。
宝玉正在犹豫,忽然听到那边有人喊他。他回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贾母、王夫人、宝钗、袭人等人围在床边哭泣着叫他。他这才发现自己还躺在床上。看着桌上的红灯,窗前的皓月,依然身处这繁华的锦绣世界。他定了定神,回想刚才的事,才明白原来是一场大梦。他出了一身冷汗,却觉得心里清爽了一些。仔细一想,虽然无可奈何,但也只能长叹几声。宝钗早就知道黛玉已经去世了,只是因为贾母等人不许大家告诉宝玉,怕他病情加重,更难医治。宝钗深知宝玉的病其实是因为黛玉而起,丢玉的事还在其次,所以趁着这个机会把实情说出来,想让宝玉彻底断了念想,神魂能够安定下来,这样或许还有治愈的可能。贾母、王夫人等人不明白宝钗的用意,还责怪她太鲁莽。后来看到宝玉醒了过来,才放下心来。他们立刻到外书房请了毕大夫进来给宝玉诊脉。毕大夫进来诊完脉后,说:“奇怪,这次脉象沉稳,心神安定,郁气也消散了,明天吃点调理的药,就有希望痊愈了。” 说完就出去了。众人这才各自安心散去。
袭人一开始心里埋怨宝钗不该把黛玉去世的事告诉宝玉,只是不好说出口。莺儿在背地里也对宝钗说:“姑娘,你太心急了。” 宝钗说:“你们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反正有我担着。” 宝钗任凭别人说三道四,也不放在心上,只是一心观察宝玉的心病,暗暗想办法治疗。一天,宝玉渐渐神志安定下来,虽然偶尔想起黛玉,还是有些糊涂。袭人便慢慢地劝慰他,说:“老爷选定的宝姑娘为人和善宽厚;嫌林姑娘性格古怪,原本就担心她早逝;老太太怕你不懂事,在病中着急,所以叫雪雁过来哄你。” 宝玉听了,心里还是酸酸的,忍不住落泪。他想寻死,可又想起梦中的话,怕老太太、太太伤心,又放不下。再一想,黛玉已经死了,宝钗又是个出类拔萃的人,这才相信所谓的 “金石姻缘” 是命中注定的,自己心里也想开了一些。宝钗见宝玉的病情没什么大碍了,心里也安稳了。她在贾母、王夫人等人面前尽到了做媳妇的礼数后,就想法子排解宝玉心中的忧愁。宝玉虽然不能经常坐起来,但也时常看到宝钗坐在床前。他难免旧情复发,可宝钗每次都用正言劝解他,还说:“养身要紧,你我既然成了夫妻,也不在乎这一时。” 宝玉心里虽然不痛快,但白天有贾母、王夫人和薛姨妈等人轮流陪伴,晚上宝钗独自去休息后,贾母又派人来服侍,他也只能安心养病。又见宝钗举止温柔,渐渐地,他对黛玉的爱慕之情,也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宝钗身上,这都是后话了。
再说宝玉成亲的那天,黛玉白天就已经昏晕过去,可心口还留着一丝微弱的气息,把李纨和紫鹃哭得死去活来。到了晚上,黛玉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睛,看上去像是要喝水或者喝汤的样子。这时雪雁已经被调走了,只有紫鹃和李纨在旁边。紫鹃连忙端来一盏用桂圆汤和梨汁调和的饮品,用小银匙喂了黛玉两三匙。黛玉闭着眼睛静养了一会儿,感觉心里似明似暗的。此时李纨见黛玉稍微缓过来一些,心里明白这可能是回光返照,但估计还能撑半天。于是她回到稻香村,料理了一些事情。
这边黛玉睁开眼睛一看,身边只有紫鹃、奶妈和几个小丫头。她一把抓住紫鹃的手,使劲说道:“我不行了。你服侍我这几年,我原本指望咱们俩能一直在一起。没想到我……” 说着,又喘了一会儿气,闭上眼睛歇着。紫鹃见她抓得紧紧的,也不敢乱动。看黛玉的样子,比上午要好一些,还以为她能好起来,可听了这话,心里又凉了半截。过了好一会儿,黛玉又说:“妹妹,我在这里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让他们把我送回去。” 说完,又闭上眼睛不说话了。她的手却越抓越紧,呼吸急促,出气多进气少,已经十分微弱了。
紫鹃慌了神,连忙让人去请李纨,恰巧探春来了。紫鹃见了探春,急忙悄悄地说:“三姑娘,快看看林姑娘吧。” 说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探春走过去,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冰凉了,眼神也涣散了。探春和紫鹃正哭着,让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急忙进来了。三个人见了面,还没来得及说话。刚给黛玉擦着身子,突然听到黛玉大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 刚说出一个 “好” 字,便浑身冒出冷汗,不再出声了。紫鹃等人急忙扶住她,可她的汗越出越多,身子也渐渐冷了下去。探春和李纨赶紧让人给黛玉梳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就这样,一缕香魂随风飘散,满心的愁绪也只能在三更的梦境中远去了!
当时黛玉气绝的时候,正好是宝玉迎娶宝钗的时辰。紫鹃等人都放声大哭起来。李纨和探春想起黛玉平日里的可爱之处,如今更觉得她可怜,也伤心痛哭起来。因为潇湘馆离新房很远,所以那边并没有听到这边的哭声。大家痛哭了一阵后,只隐隐约约听到一阵音乐声,侧耳细听,却又没有了。探春和李纨走出院子再听,只听到竹梢在风中沙沙作响,月影在墙上移动,四周一片凄凉冷清!不一会儿,她们叫来了林之孝家的,把黛玉的遗体停放好,派人看守,打算明天一早去回禀凤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