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诗中写道:“大有唐王降敕封,钦差玄奘问禅宗。坚心磨琢寻龙穴,着意修持上鹫峰。边界远游多少国,云山前度万千重。自今别驾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
话说三藏在贞观十三年九月望日的前三天,承蒙唐王和众多官员送出长安关外。之后马不停蹄地赶路,一两天便早早抵达法门寺。本寺住持上房长老,率领五百多名僧人,整齐地排列在两边,将三藏迎接到寺内。众人相见后献上香茶,品茶过后又摆上斋饭。用完斋饭,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此时的景象是:
星河闪烁,月影摇曳,仿佛触手可及,月色皎洁,不见一丝尘埃。大雁的鸣叫声在遥远的天河间回荡,邻家传来捣衣的砧声。归巢的鸟儿栖息在枯树上,禅僧们吟诵着梵音。三藏坐在蒲团上,一直坐到深夜。
众僧们在灯下议论着佛门的定旨,以及上西天取经的缘由。有的说路途遥远,山水阻隔;有的说路上多有虎豹猛兽;有的说峻岭陡崖难以翻越;有的说毒魔恶怪难以降服。三藏闭口不言,只是用手指着自己的心,多次点头。众僧们不明白他的意思,合掌问道:“法师指着心点头,这是为何?” 三藏回答说:“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发下宏大誓愿,不能不尽此诚心。这一去,一定要到西天,拜见佛祖求取真经,让我们的佛法得以轮回流转,愿圣王的皇图永远稳固。” 众僧们听了这番话,人人称羡,个个夸赞,都高呼一声:“忠心赤胆的大阐法师!” 夸赞声不绝于耳,之后请三藏到榻上安睡。
很快,又是竹影轻摇,残月西落,雄鸡报晓,晓云初升。众僧们起床,准备好茶水和早斋。玄奘穿上袈裟,来到正殿,在佛前礼拜,说道:“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因肉眼凡胎,愚昧无知,不识活佛的真容。如今我愿立下誓言:路途中逢庙就烧香,遇佛便拜佛,见到佛塔就清扫。但愿我佛慈悲,早日显现丈六金身,赐予真经,流传到东土。” 祈祷完毕,回到方丈室用斋。斋饭过后,两个随从整理好鞍马,催促着继续前行。三藏走出山门,与众僧辞别。众僧们依依不舍,一直相送了十里之遥,才含泪返回。三藏于是径直向西前进。此时正值季秋时节,只见:
几个村庄树叶飘落,芦花纷飞,几棵枫杨的红叶纷纷坠落。路途上烟雨朦胧,故人稀少,黄菊艳丽,山峦瘦削,水面寒冷,荷叶残破,人也显得憔悴不堪。白色的红蓼在霜天雪地中摇曳,落霞与孤鹜在长空下坠落。天边依稀可见黯淡的野云飘动,玄鸟飞去,宾鸿飞来,嘹嘹呖呖的叫声在夜空中回荡。
师徒三人行了数日,来到巩州城。巩州所属的官吏等人早已迎接他们入城。歇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出城继续前行。一路上,他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样走了三天,又来到河州卫,这里乃是大唐的边界。镇守边界的总兵以及当地的僧道,听说来的是钦差御弟法师,要前往西方拜见佛祖,无不恭敬相迎,将他们接到城内供给食宿,并让僧纲把他们带到福原寺安歇。本寺的僧人一一前来参见,安排了晚斋。斋饭过后,三藏吩咐两个随从把马匹喂饱,天不亮就出发。等到鸡刚打鸣,三藏便叫醒随从,这又惊动了寺里的僧人,赶忙准备茶汤和斋饭。用完斋饭,他们便离开了边界。
这长老心急赶路,起得太早了。此时正值秋深时节,鸡叫得早,大概才四更天。一行三人,连同马匹共四个,迎着清霜,借着明月的光亮,走了几十里远近,来到一座山岭前。他们只能拨开草丛寻找道路,一路上崎岖难行,还生怕走错了路径。正在疑虑思索之时,忽然脚下一滑,三人连马一起跌入坑坎之中。三藏心慌意乱,随从们也胆战心惊。他们刚感到恐惧,又听到坑坎里面传来哮吼高呼:“把他们抓过来!抓过来!” 只见狂风滚滚,涌出五六十个妖邪,将三藏和随从揪了上去。法师战战兢兢地偷偷观看,只见上面坐着的魔王十分凶恶,真可谓是:
威风凛凛,气势汹汹。眼睛如闪电般明亮,光芒四射,吼声如雷,震动四方。锯齿般的牙齿露在口外,凿子似的獠牙长在腮旁。身上围着锦绣,脊梁上裹着花纹。钢须稀疏,少见皮肉,钩爪锋利,如同寒霜。东海黄公见了也会惧怕,南山白额虎与之相比也逊色几分。
这可把三藏吓得魂飞魄散,两个随从更是骨软筋麻。魔王喝令将他们绑起来,众妖一齐动手,用绳索将三人紧紧绑住。正要准备将他们吞食,只听到外面一阵喧哗,有人来报:“熊山君与特处士二位来了。” 三藏闻言,抬头观看,前面走来的是一条黑汉。你看他的模样:
雄健豪迈,胆量过人,身躯轻健而强壮。涉水时凭借着凶猛的力气,在林中奔跑时尽显怒威。向来能应验吉祥的梦境,如今独自展现出英姿。能够攀折绿树,知晓寒暖,善于预示时节。因其灵异显着,故而号称山君。
又见后面走来的是一条胖汉。他又是怎样的模样呢:
头上戴着高耸的双角冠,端端正正地耸着肩膀。身着青衣,显得稳重,蹄步缓慢。他的父亲名为牯,母亲原号为牸。因为对耕田有功,所以名为特处士。
这两人摇摇摆摆地走进来,慌得那魔王赶忙跑出去迎接。熊山君说道:“寅将军,一向得意啊!可贺!可贺!” 特处士说:“寅将军风采更胜往常。真让人高兴!真让人高兴!” 魔王问道:“二位连日来怎么样?” 山君说:“只是一直吃素罢了。” 处士说:“只是随遇而安罢了。” 三人叙谈完毕,各自坐下谈笑。
只见那被绑着的随从痛得悲声啼哭。那黑汉问道:“这三个人是从哪里来的?” 魔王说:“是自己送上门来的。” 处士笑着说:“可以用来招待客人吗?” 魔王说:“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山君说:“不能全吃了,吃两个,留一个就行。” 魔王点头答应,随即呼喊左右,将两个随从剖腹剜心,剁碎了尸体。把首级和心肝奉献给两位客人,自己吃四肢,其余的骨肉全部分给众妖。只听到一阵狼吞虎咽的声音,真像老虎吞食羊羔一般,不一会儿就吃完了。把个长老吓得几乎丢了性命。这便是初出长安遇到的第一场苦难。
正在惊慌失措之时,渐渐地东方泛起了鱼肚白。那两个妖怪到天亮才散去,都说道:“今日多有打扰,日后定当竭诚酬谢。” 说罢一拥而退。不一会儿,红日高升。三藏昏昏沉沉,也分辨不清东西南北。正在走投无路之际,忽然看见一位老叟,手持拄杖走来。老叟走上前,用手轻轻一拂,绳索便都断了。又对着三藏吹了一口气,三藏才苏醒过来,连忙跪拜在地,说道:“多谢老公公搭救贫僧性命!” 老叟还礼道:“你起来。你有没有丢失什么东西?” 三藏说:“贫僧的随从,已经被妖怪吃掉了。只是不知道行李和马匹在哪里?” 老叟用拄杖指着说:“那边不是有一匹马和两个包袱吗?” 三藏回头一看,果然是自己的物件,一件也没有失落,心里才稍微安稳了一些,便问老叟:“老公公,这里是什么地方?公公怎么会在这里?” 老叟说:“这里是双叉岭,是虎狼的巢穴。你怎么会掉到这里?” 三藏说:“贫僧在鸡鸣时出了河州卫界,不料起得太早,冒着霜露赶路,忽然就掉到了这里。见到一个魔王,极其凶恶,将贫僧和两个随从绑了起来。又看到一条黑汉,自称熊山君;一条胖汉,自称特处士;他们走进来,称那魔王为寅将军。他们三个把我的两个随从吃了,天亮才散去。不知我是有怎样的大缘分,能感得老公公来此救我?” 老叟说:“处士是个野牛精,山君是个熊罴精,寅将军是个老虎精。他们身边的妖邪,全都是山精树鬼,怪兽苍狼。只因你本性清明,所以他们吃不了你。你跟我来,我带你上路。” 三藏感激不已,把包袱搭在马上,牵着缰绳,跟随老叟走出了坑坎,走上大路。之后将马拴在道旁的草上,转身拜谢那公公,那公公突然化作一阵清风,骑着一只朱顶白鹤,腾空而去。只见风中飘飘悠悠地落下一张简帖,上面写着四句颂子: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报怨经。”
三藏看了,对着天空礼拜道:“多谢金星,解救我脱离此难。” 拜完之后,牵着马匹,孤孤单单、凄凄惨惨地往前艰难行进。这岭上的景象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