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三回 因游戏仙猿露意 念劬劳孝女伤怀,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天,小山正和江氏闲聊,突然看到从海外带回来的白猿,从江氏床底下叼出一个枕头,在那儿玩耍。小山见状,笑着对江氏说:“婆婆,这白猿可真调皮!刚才翻看婉如妹妹的字帖,现在又把舅舅的枕头拿出来乱扔,怪不得古人说‘意马心猿’,它果然一刻都不安分。不过这么好的枕头,怎么放在床底下呢?”说着,小山从白猿手里拿过枕头,仔细一看,感觉像是自己家里的东西。她掀开床帏,往床底一看,只见地板上放着一个包裹。小山刚要伸手去拉,江氏赶忙拦住说:“那是我的旧被子,上面脏得很,姑娘可别碰!”小山见江氏神色慌张,心里越发疑惑,硬是把包裹拉了出来,仔细查看,发现竟然是父亲的东西。小山正要向江氏追问,恰好林氏走了进来。林氏听到这件事,看到丈夫的包裹,又瞧见江氏惊慌的样子,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心里明白恐怕是凶多吉少,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小峰不明所以,看到这情形,也跟着哭了起来。
小山强忍着眼泪,走到吕氏房间,把林之洋请了过来。她指着包裹,一边哭一边追问父亲的下落。林之洋暗自叫苦:“他的包裹一开始放在柜子里,我们怕妹妹回家看见,特意藏在丈母床下。现在被发现了,这可怎么办?”他思索了好一会儿,知道实在瞒不下去了,只好说道:“妹夫既没生病,也没遭灾,他现在在山里修行,调养心性呢,你们哭什么呀?你们先别哭了,听我讲讲事情的经过。”林氏听了,勉强止住悲声。林之洋就把“遇到风暴,船被吹到小蓬莱,妹夫上去游玩,结果一去不回;我们天天去找,等了整整一个月,米吃完了,水也喝光了,一船人的性命都难保,只好回来”,前前后后的事情说了一遍。小山和林氏听了,哭得更厉害了。江氏再三劝解,可怎么也劝不住。
小山哭着说:“舅舅和我父亲是骨肉至亲,当时寻找没见到人,一回到家,就应该把这些情况告诉我们,我们也好去寻访,怎么能一直瞒着?要不是今天看到包裹,我们还被蒙在鼓里。难道舅舅就任由父亲永远留在海外吗?现在我心如刀割,舅舅要是不把我父亲完好地带回来,我这条命也不要了,就交给舅舅!”说完又哭个不停,林之洋无言以对。江氏只好把她们母女劝到吕氏房间。吕氏因为身体虚弱,还没下床,挣扎着坐起来,和林之洋一起再三劝解。可小山还是不停地说,非要舅舅还她父亲。林之洋说:“甥女你要你父亲,也得等你舅母病好了,我们再去海外帮你找。现在干坐在家里,我怎么还你呢?”吕氏也说:“甥女向来最懂事,别再哭了。将来我们肯定还要去海外贩货,自然会帮你找到他。”
林之洋向婉如要来唐敖题的诗句,递给小山说:“这是你父亲在小蓬莱留下的诗,你看看舅舅有没有骗你?”小山接过诗,拿到林氏面前,母女俩细细读了一遍。林之洋说:“他后两句写‘今朝才到源头处,岂肯操舟复出游’。看这意思,他显然是看破红尘,贪恋那里的仙景,不管我们怎么找,他都不出来。”小山说:“母亲先别伤心。从这诗句来看,幸好父亲在小蓬莱。现在我们只能暂且忍耐,等舅母过了满月,我跟着舅舅去海外找父亲。”林氏说:“你从小没坐过海船,也没出过远门,怎么能去呢?依我看,你和弟弟在家跟着叔叔读书,我和他们一起去。就算在外面待个三年五载,也不耽误你们读书。将来你要是能考中才女,不光你自己荣耀,做父母的也脸上有光。你要是跟着舅舅去海外,海上行程很难确定时间,万一耽误了考试,多可惜呀!”
小山说:“现在父亲远在几万里之外,生死未卜,我心里只想着寻亲这一件事,哪还顾得上考试!要是让母亲一个人去,我怎么能放心呢?还是母亲和弟弟在家,我去比较合适。不然,就算母亲找到父亲,恐怕父亲也不一定肯回来。”林氏问:“这话怎么说?”小山说:“母亲要是找到父亲,父亲因为看破红尘,执意不肯回来,母亲又能怎么办呢?要是我去寻亲,父亲要是不肯回来,我可以哭诉,可以跪地哀求,还能骗他说母亲忧愁成病。我一是因为母亲生病,二是因为父亲远在海外,所以不顾几万里的路途,特地来寻亲。父亲听了这些话,再看到我悲伤痛哭、跪地哀求,说不定会怜惜我的一片孝心,一时心软就肯回来了。而且母亲和我不一样。我去的话,虽说抛头露面不太方便,但到底年纪还小,四处打听、寻找也还容易。母亲就不同了,您不是我们这样的年轻女孩,怎么能抛头露面,到处去寻访呢?”林氏听了,沉默了好一会儿。
林之洋说:“甥女虽然年纪小,但抛头露面也不太好。依我看,你们都别去,还是我去帮你找,这样还省事些。”小山说:“话是这么说,但舅舅要是找不回来,我怎么能甘心呢?到时候恐怕还是得麻烦舅舅带我去。与其将来麻烦,不如这次就一起去。只要到了小蓬莱,找到父亲,不管他回不回来,我也就没有遗憾了。”林之洋拗不过,只好说:“甥女这么牵挂,一心要去,我们也不好阻拦,那就等你舅母满月,我置办些货物,一起去吧。”于是大家商定八月初一日出发。
林氏要给女儿准备行装,就带着女儿,告别了哥嫂,把丈夫的包裹也带了回去。唐敏得知详情,想到手足之情,心里十分伤感。小山回来后,每天让乳母把一些桌椅高低错落地摆在院子里,自己时不时跳到上面,来回走动。这天林氏看到了,问道:“孩子,你这两天是不是着魔了?怎么老是跳上跳下,到处乱跑,这是为什么呀?”小山说:“我听说外面山路难走,现在在家,如果不提前练习练习,将来去了小蓬莱,怎么上山呢?”林氏说:“原来是这样,你想得还挺周到。”不知不觉,就到了七月三十日。小山带着乳母,拜别母亲、叔婶。林氏千叮咛万嘱咐,无非是“找到父亲,早点回来”之类的话,流着泪和女儿分别。唐敏把小山送到林家,把一千两路费交代清楚,告别林之洋,又去教书了。后来本郡太守因为太后开设女科,仰慕唐敏的才名,聘请他去给自己女儿授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