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二回 遇白民儒士听奇文 观药兽武夫发妙论,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敖突然听到先生叫他书生,吓得赶紧上前鞠躬说道:“晚辈我不是书生,是个商人。”先生问道:“我先问你,你是哪里人?”唐敖弯着身子回答:“晚辈在天朝长大,如今因为贩卖货物来到这里。”先生笑着说:“你戴着读书人戴的儒巾,又在天朝长大,怎么还说自己不是书生?难道是怕我考你吗?”唐敖听了,才明白是因为自己戴的儒巾被看出身份,只好说道:“我小时候虽然学习过儒家的学问,可因为多年经商,以前读的那几句书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先生又问:“话虽这么说,大概诗赋你总会作吧?”唐敖一听说要作诗,心里更慌了,忙道:“我从小到大都没作过诗,连诗都没怎么读过。”先生说:“你生在天朝,居然连诗都不会作,这绝不可能,何必瞒着我呢?快说实话!”唐敖着急地说:“我真的不懂,怎么敢骗您呢?”先生说:“你这儒巾明显就是打着读书人的幌子,怎么可能不会作诗?你既然不懂文墨,为什么要假扮成我们读书人的样子,连自己本来的身份都丢了呢?难道你想借此行骗,还是装出斯文的样子想谋个教书的职位?我看你想谋馆都想昏头了。这样吧,我出题考考你,看看你作得怎么样,要是作得好,我就推荐你一个好的教书职位。”说完,就把诗韵的书拿了出来。

唐敖见他拿出诗韵,急得要命,赶忙说道:“我要是稍微懂点文墨,今天有幸遇到您这样的大学者,肯定会努力写点东西,向您请教,怎么会自暴自弃,如此不知好歹呢?更何况还有好职位推荐,我怎么敢不努力呢?实在是因为我不懂文字,辜负了您的好意,您问问我这两个同行的人,就知道我不是故意推辞了。”先生于是问多九公和林之洋:“这个书生真的不懂文墨吗?”林之洋说:“他从小读书,还中过探花,怎么会不知道呢?”唐敖在心里暗暗跺脚,心想:“舅兄这是要把我害死啊!”只听林之洋接着说:“我跟先生说实话吧,他是知道的,可自从得了功名,就把书扔到脑后了。小时候读的《左传》《公羊传》,还有平时写的打油诗、狗屁不通的诗,零零碎碎的,全都当饭吃了。现在肚子里只剩下几段《大唐律例注单》,还有好多买卖的账本。您要是考他律例、算盘,他倒是很熟。我求您把这个好职位赏给我这晚辈吧。”

先生说:“这个书生既然荒废了学业,看来是真的。那你和那个老头会作诗吗?”多九公弯着身子说:“我们俩一直从商,从没读过书,怎么会作诗呢?”先生说:“原来你们三个都是没学问的俗人。”又指着林之洋说:“你既然和他们一样,为什么还要求人推荐教书的职位呢?可惜你白白生得这么白净,肚子里却没多少墨水,就算出来做生意,也该认识几个字。我看你们虽然有培养的潜力,无奈都是赶路的人,不能在这里耽搁;要是肯在这里住上两年,我倒是可以指点指点你们。不是我自夸,我的学问,只要你们跟我学一点,就够你们一辈子受用了。以后回到家乡,时常学习,有了学问名声,不光近处的朋友会来拜访,只怕还有朋友从远方赶来呢!”林之洋说:“依我看,岂止是从远方来,心里还高兴着呢!”

先生听了,不禁吃了一惊,站起身来,摘下玳瑁眼镜,从身上拿出一块绣着双飞燕的汗巾,擦了擦眼睛,上下打量着林之洋说:“你既然知道‘不亦乐乎’的典故,显然是懂文墨的,为什么故意骗我?”林之洋说:“这是我不小心说到这个词,至于它的出处,我真的不知道。”先生说:“你明明是个学问通家,还在推辞!”林之洋说:“我要是骗你,情愿发誓:让我来生变成个老秀才,从十岁考中秀才开始,就不离开书本,一直活到九十岁才去世。”先生问:“你真愿意这么长寿?”林之洋说:“你只知道长寿好,哪知道从十岁考中秀才,活到九十岁,这八十年里每年考试的苦头,简直就是活地狱啊!”先生又坐了下来,说:“你们既不懂文理,又不会作诗,没什么可聊的,站在这里,只让人觉得俗不可耐。你们不如出去,到厅外等着,等我给学生上完课,再来看你们的货。况且我们谈论文学,你们也听不懂,要是你们一直站在这里,恐怕你们这股俗气会四处传播。我虽然不会被你们影响,但馆里的学生都还年幼,一旦被传染,我得花好大功夫才能把他们教得脱俗呢!”三人只好连连答应,慢慢退出去,站在厅外。

唐敖心里扑通扑通直跳,就怕先生还要谈论文学,想着拉着多九公先走。这时,突然听到先生在里面教学生念书,仔细一听,只有两句,共八个字,上句三个字,下句五个字。学生跟着读:“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唐敖心想:“难道他们在研究反切音韵吗?”林之洋说:“你们听听,只怕又要像之前在黑齿国一样,被嘲笑‘问道于盲’了!”多九公听了,吓得浑身发抖,连忙摆手。先生教了好几遍,让学生退下,又教另一个学生念书,也是两句,上句三个字,下句四个字。只听师徒俩高声念道:“永之兴,柳兴之兴。”也教了几遍后让学生退下。三人听了,一点都不明白,于是躲在门旁边,偷偷地看。只见又有一个学生捧着书上去,先生用红笔点了点书,也教了两遍,每句四个字。只听学生念道:“羊者良也,交者孝也,予者身也。”唐敖松了口气,说:“九公,今天真是万幸,幸好没和他谈论文学。刚才仔细听他们读的书,不但从来没见过,而且语句都很古奥,如果没有深意,为什么这么大的学生,每人只读这么几句呢?无奈我们天资愚笨,领会不了。古人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要不是之前在黑齿国吃了亏,今天稍微不留神,又要吃苦头了!”

这时,忽然有个学生出来招手说:“先生要看货了。”林之洋连忙答应,提着包裹进去。唐敖和多九公等了好久,原来先生已经把货买了,正在那里讨论货物的成色和价格。唐敖趁机悄悄走进书馆,把众人的书仔细看了一遍,又翻了两篇文稿,赶紧退了出来。多九公问:“他们读的书,唐兄都看到了?怎么脸涨得这么红?”唐敖刚要开口,正好林之洋卖完货也退了出来,三人一起出了门,走出巷子。

唐敖说:“今天可吃大亏了。我还以为他学问高深,所以一直恭恭敬敬,回答问题都自称晚辈;哪知道他竟然这么没学问!真是从来没听说过,也从来没见过!”多九公问:“他们读的‘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到底是什么书里的?”唐敖说:“我刚才去偷看了,原来是他把‘幼’字和‘及’字读错了,这是《孟子》里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说奇怪不奇怪?”多九公忍不住笑道:“要是照这么说,那‘永之兴,柳兴之兴’,莫非就是‘求之与,抑与之与’?”唐敖说:“可不是嘛!”多九公又问:“那‘羊者良也,交者孝也,予者身也’,又是哪本书里的呢?”唐敖说:“这几句他只认了半边字,其实是《孟子》里的‘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而且书桌上还有几本文稿,我稍微翻了两篇,怕先生看见,没敢全看完,就赶紧退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一人:我每天都可以顿悟

蜗牛也看书

穿到架空朝代,我想尽办法活下去

黯心

哥几个的逆袭人生

中二青年

明明财富自由,咋就成妻管严了?

琳宝睡不醒

为爱取我心头血?和离后我成东宫掌上娇

邱秋秋

修仙:挂我开,副作用你扛

陆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