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说坚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章 爱情受阻,神话与民间传说,微笑说坚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祝家,祝英台被软禁在那装饰华丽却如牢笼般的闺房之中,她整日以泪洗面,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般不停地滚落。她的心中满是对梁山伯的思念与担忧,时刻牵挂着他的安危与近况。她试图寻找机会逃离这禁锢自由的囚室,但房间被看守得严严实实,家丁们日夜轮流值守,仿若铜墙铁壁般难以突破。她常常无助地望着窗外的天空,那片曾经与梁山伯一同仰望过的天空,如今却变得如此遥远而陌生。她在心中默默祈祷着能有奇迹发生,能让她冲破这重重束缚,与梁山伯再次相见,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她无数次地回忆着与梁山伯在书院的美好时光,那些在课堂上的激烈讨论、在庭院中的漫步谈心、在池塘边的嬉戏玩耍,如今都成了最痛苦的折磨,每一个回忆都如同一把锐利的剑,深深地刺痛着她的心。她怨恨家族那严苛而封建的礼教,怨恨命运无情的捉弄,可在这强大的家族权威和社会传统面前,她却又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与无力,只能在这无尽的痛苦中独自挣扎。
马家得知祝英台的事情后,更是加快了筹备婚事的进程,仿若一场盛大而急促的战役。他们送来了堆积如山、价值连城的丰厚聘礼,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在祝家大张旗鼓地筹备着婚礼,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然而这热闹非凡的背后,却是祝英台无比的绝望和孤独。她对这一切视若无睹,心中唯有对梁山伯的深情与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她深知,自己绝不能屈服于这样的安排,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为自己的爱情抗争到底。
祝英台的贴身丫鬟,虽心疼自家小姐,却也不敢违抗家族那威严的命令。只能在一旁偷偷抹泪,眼睁睁地看着小姐在痛苦中挣扎。偶尔,她会冒着风险给祝英台传递一些外面的消息,尽管这些消息寥寥无几,却成为了祝英台在黑暗中的一丝曙光。有一次,丫鬟悄悄告诉祝英台,梁山伯在门外苦苦哀求,却被家丁粗暴地赶走。祝英台听后,心痛如绞,仿若心被撕裂成无数碎片。她知道,梁山伯一定也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她却无法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安慰与支持。这种无力感,让她更加坚定了反抗的决心。
而在社会舆论方面,此事亦如燎原之火,迅速传得沸沸扬扬。一些思想保守、顽固不化的文人墨客,听闻此事后,纷纷站出来指责祝英台的行为违背礼教,认为她是女子中的败类,是对传统道德的公然挑衅。他们在茶楼酒肆、大街小巷中,高谈阔论,对祝英台进行口诛笔伐,试图以舆论的压力让她屈服。然而,也有一些年轻的学子和思想开明之士,对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爱情表示同情和理解。他们认为真爱不应被门第和礼教所束缚,爱情是人类最纯粹、最美好的情感,应当得到尊重与包容。他们在私下里为这对有情人叹息,希望他们能够冲破困境,终成眷属。然而,在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社会环境下,这些微弱的声音仿若点点星光,在浩瀚的黑暗中闪烁不定,根本无法改变什么,无法阻挡家族和社会对他们爱情的围剿。
祝英台的家族为了彻底断绝她与梁山伯的联系,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不仅限制了她的行动自由,还严格限制了她的书信往来。她写好的饱含深情的信件,都被家丁无情地没收,仿若被黑暗吞噬的希望之光。梁山伯寄来的信件,同样也无法送到她的手中,被家族拦截在了半途。这让他们之间本就艰难的感情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仿若被黑暗的深渊所吞噬,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只能在无尽的思念与痛苦中独自徘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