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赵小英烧荒翻地
宅女赵小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8章 赵小英烧荒翻地,囤积症患者穿到饥荒年代,宅女赵小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人多干活快,四个人很快就烧完了赵小英12亩荒地上的荒草。李继胜大伯又领着李家兄妹,四个人排成排的往前捡石头。
只捡了一个来回儿,荒地上的裸露的石头就都被捡出来了。
窝风镇牛尾巴沟的土地肥沃,都是黑土地,地里是没有石头的。除了河边儿上,水里冲出来的石头,和山里的石崖下的石头,想找石头都费劲。
之前赵小英在牛尾巴沟,想腌咸菜,腌酸菜,都是穿过七、八里地的树林子,进山里的石头崖壁下面,山泉水边的石头堆上,捡的石头。
赵小英还有两个太阳能电池版的LEd灯呢,以后盖了铺瓦的大房子,就可以把LEd灯板放在屋顶吸收阳光了。
不行,铺在房顶被人发现怎么办?还是白天偷偷的放在院子里吸收阳光,晚上偷偷的用吧,可不能光明正大的拿出来用,被人发现就坏菜了。
李继胜大伯一家三口帮赵小英收拾完了荒地,赵小英短时间内又没活儿了。李大伯告诉赵小英,她不用编芦苇席子铺房顶了,让赵小英买木板,用木板铺房顶。
李继胜大伯说,以前让她编芦苇席子铺房顶,是因为担心赵小英没有钱,盖房子怕是要拉饥荒。
现在赵小英兜里有钱了,用木板铺房顶,上面再覆盖成捆的芦苇保暖就行,不用编织芦苇席子打底了。
并且木板的棚底不仅是好看,还经久耐用!以后就不用担心翻瓦的时候再翻棚顶了,一劳永逸。
房顶先支上人字架,再订上椽子,铺一层木板,木板上刷上一层的石灰水泥,防火、防潮,防虫蛀。
然后再铺上一层厚厚的芦苇草,草上先铺一层湿土再抹上稀泥,泥土上面铺上一层的油毡纸,铺好油纸以后再抹上一层的石灰、水泥,粘上瓦。
只要不是下大雹子砸碎了瓦片,房盖儿十年,20年都不用换。
瓦房就是换瓦也是小工程,自己搬个梯子上房,把坏掉的瓦片换上几片新瓦,用石灰水泥抹上就行。不用像茅草房顶一样,每次换房顶就要重新大铺大换的。
有了李继胜大伯这样经验丰富的前辈帮忙,不仅是开荒,就连盖房子,赵小英都省心多了。
不用编席子了,赵小英的闲暇时间又多了起来。她又和李景秋姐姐一起去金鑫先生那里去蹭听了。
晚上回到家,赵小英吃过晚饭,换好了厚衣裳,就等李大伯来叫她去看皮影戏了。
谢家母女俩,听说七台村今天晚上有驴皮影戏,本来早早的就想去占位置的。
可是听说李继胜大伯家要套着驴车去看戏,她们娘俩也不着急走了,也要坐驴车去看戏。
李继胜大伯赶着驴车拉着李大娘,陈大婶子、李景东,李景秋兄妹,还有李大伯三儿子一家四口,四个车辕子上,两个车耳朵上,车斗子都已经坐满了人,已经在坐不下三个人了。
尤其是李景秋姐姐的吨位比较大,一个人占两个人的地方,车斗子里更显拥挤了。
李继胜大伯对谢家母女表示了歉意,说车上已经拉满了人了,谢家母女没有提前去李家跟他预定说要坐车,所以车上没有给谢家母女预留位置。只给赵小英预留了一个位置,让李景东拽着赵小英坐上了车轮子上面的车耳朵,李大伯就赶着驴车走了。
谢家母女没有因为这件事儿气恼,而是走着路就去看戏了。她们也没想到李大伯家的驴车上会拉这么多人。
她们娘俩以为车上能有很多空位,让她们俩坐呢,结果李继胜大伯赶过来的驴车是满满的一车人。
李景东拽着赵小英,坐上了车耳朵以后,他就一直没撒开赵小英的手。李景东说,是怕赵小英坐不稳,会掉下去。李景东还伸出了一个手,搂住了赵小英的细腰。
车耳朵是车轮子上面高出车身的一块木板,人坐上去不扶着点什么的话,确实是不太稳,如果车压到石子颠了一下,人怕是会掉下去的。
李景东如果怕赵小英坐不稳,让她坐进车斗里去不行吗?让赵小英和别人换一个座位不行吗?搂她搂的这么紧干嘛?这么亲密的行为让赵小英有些不习惯。
赵小英跟李景东说:“景东哥哥,你要是怕我坐不稳,那我坐车斗里吧?”
李景东趁着天黑,别人看不清,他抓住赵小英的小手不松开。还靠近赵小英的脸,在她耳边跟她说:“你想跟车斗里的谁换位置?你是跟我妈换位置?还是跟陈大婶子换位置?你不怕她们两个老太太坐车耳朵上摔下去吗?
你看,景秋那么大的法身,她过来坐车耳朵,会直接就把我挤掉的。你还是想让我小侄子坐车耳朵呀?他自己尿尿都扶不稳,扶不明白呢,坐车耳朵上他扶的住车吗?他非得掉下去不可。”
确实是没有可以换位置的人了,好在路不远,也就三里地。赵小英就再忍忍,让李景东再吃一会儿豆腐吧。
一车的人呢,李景东也没什么太过分的行为,就是搂搂腰,摸摸小手什么的。再就是找话题和赵小英聊天,李景东说的话,赵小英都不感兴趣,就嗯嗯啊啊的随口敷衍他几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