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三千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8章 重生不长智商38,日记:系统,徐氏三千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九九七年八月十一日,农历七月初九,星期一,天气大雨。
今天并不是一个好天气,尤其是对于种在村口的水稻来说。今年的气候并不算好,春涝,夏涝,而且因为春天又来了两场寒潮的原因,今年的庄稼播种比较晚,要不是县里给联系了一批拖拉机,今年会有很多地方耽误春播。我也借着这个机会买了一辆拖拉机,二十八马力的小四轮,这个玩意放到广袤的东北平原上,就是个玩具,但是在我们这里足够了。
今年的水田耕种可让我长见识了,现在我们没有适应水田的拖拉机,那些钢履带不是为水田设计的,至于轮式拖拉机,那就更不能用了,密封做不好,只要一下水就完了。所以,现在清理水田,要么畜力,要么人力,但是我们镇上农技站想了一个好办法,利用放在平地上的柴油机,通过钢丝绳牵引,来完成打浆和平地工作。虽然贵了一点,但是比人力快了。而县里也给我们承诺,明年一定给我们联系一台小型的水田拖拉机。
实际上水稻种植机械化,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做的最好的,一个是小鬼子,另一个西大。小鬼子用的就跟我们流程一样,育苗,整地,插秧,为此他们研究了好多设备,但是,哪怕是到了咱们那个世界的时间段,水稻的实际机械化率依然没有超过百分之九十三,国内更低。这不是说有人不用机械,而是,即便是有人全都用机械作业的情况下,依然会有百分之七左右的工作,是要靠人来完成的,这个数据不含驾驶员。
西大好一点,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六,但是这不是他们技术有多先进,而是因为人家地广人稀,对水稻的亩产没有那么重视。所以他们用的是旱直播的方式种水稻。具体方法就跟种小麦一样,一开始完全是旱地,然后,注意灌溉,等秧苗长到一定程度,直接灌水。但是即便是这样,也才百分之九十六。相比之下,小麦是百分之九十九,玉米是百分之百。这么一对比,是不是就看到水稻的劣势了。
插秧,我没有跟人家学,我用的是抛秧,这还是南方的技术呢,我上初三的时候,村里一个婶子教给我的,插秧实在是太累了,但是县里说了,明年,就给我们申请一台手动插秧机,这玩意,是广大工农群众,结合下乡的知识青年,大家集思广益,一起弄出来的,属于典型的群众的力量,纯人力,一个人操作,速度不算快,但是也比单纯的人可快多了,一个女同志,可以一次插四行,但是速度比一个人一次插一行速度还要好一点。
可以说,这一次旱改水,其实县里什么准备也没有准备好,这不承诺的都是明年办妥吗。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第一,种水稻的地,三提五统减少一半,不再执行之前的百分之十的上限了,反而用百分之五这个下限。第二,就是水稻的税收按照水稻算,不再按照玉米算了。现在种玉米一年下来,收入是最高的,所以大家的税,无论是你种的什么,一律按照最高的玉米算。这一次水稻按照水稻算,大家可以少交一点点钱。
没有利润,全凭自觉,镇上,就算是把鞋子都磨穿了,也很难完成旱改水的任务。但是两边利好详细公布一下,大家的自觉性空前强大,而且很多有条件的村子,全都超额完成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