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京城的日光
不会下雨的天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4章 京城的日光,重生之我居然成了丞相庶女,不会下雨的天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西南灾情刚缓,西北又现旱灾。大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牲畜渴死无数,百姓们为求一口水,不惜跋涉百里。朝廷赈灾队伍马不停蹄奔赴西北,却遭遇盗匪袭击。这些盗匪原是走投无路的灾民,饿极了才落草为寇,打起了赈灾物资的主意。萧思蓉长叹一声:“皆因灾荒所迫,尽量生擒,莫要多造杀孽。”军队与盗匪一番周旋,生擒匪首,晓以大义,招安部分盗匪,编入救灾队伍,协助运送物资、挖掘水井。
朝堂之上,为缓解旱灾,钦天监与一众大臣争论不休。有人提议祈雨,大设祭坛,耗费巨资;南妘莲却力排众议:“当务之急是引水灌溉,修渠挖沟才是正道,莫要把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之事。”工部领命,依据地势规划水利工程,可人力、财力吃紧。户部四处筹措资金,甚至削减部分宫廷用度;各地囚犯、徭役纷纷投入修渠工程,百姓们自发带上干粮工具,加入队伍,众志成城,盼着引来活水,拯救干枯土地。
此时,外交上也风波乍起。邻邦见中原忙于救灾,竟陈兵边境,借口“边境流民涌入,扰乱治安”,索要土地安置。萧思蓉冷笑:“趁火打劫,痴心妄想!”一面令军队严守边境,枕戈待旦;一面命南妘莲组织外交使团,带上中原珍宝、茶叶、丝绸,出使邻邦,软硬兼施。使团呈上中原诚意,阐明利害:“唇亡齿寒,今朝你邦趁灾要挟,他日若遇困境,何人援手?且我中原救灾已见成效,不日便恢复元气,莫要结下仇怨。”邻邦权衡再三,终是退兵。
学界这边,公立学府刚整顿好,却因救灾征用大量教习、学子参与物资分发、疫病防治,学业再度荒废。家长们忧心忡忡,联名上书。南妘莲赶忙调整部署,让年轻教习分批投入救灾,留下资深夫子授课;学府间开展线上教学,互通有无,学生们居家也能听讲、答疑;礼部组织“学业帮扶队”,灾后为学子免费补习,追赶进度。
后宫之中,萧思蓉忙于政务,久未踏足,妃嫔间暗流涌动。一位低位妃嫔为求上位,竟在御膳中下慢性毒药,谋害宠妃。幸好御膳房查验严格,未酿成大祸。萧思蓉雷霆震怒,严查后宫争斗,严惩涉事妃嫔,废除位份,打入冷宫;责令内务府强化后宫管理,严查膳食、衣物,防微杜渐。
数月过去,西南灾区重建有序,百姓回迁新居;西北旱灾缓解,新苗破土;边境安稳,邻邦再无觊觎;学界恢复教学,书声琅琅;后宫风平浪静,秩序井然。萧思蓉与南妘莲再度站在御花园,相较往昔,面容多了几分憔悴,却也添了坚毅之色。前路漫漫,危机从未消散,但她们知晓,每一次磨难都是锤炼,怀揣守护山河、庇佑百姓之心,纵有惊涛骇浪,亦能破浪前行,向着昌盛未来,永不停歇脚步,书写属于她们的传奇长卷,无惧未知风云变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