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比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金殿谋征催甲胄??,?玉阶暗喜掩羞容??,贞观逆旅:归乡之途,四海比邻,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房玄龄率先出列:“陛下,东突厥虽内乱,但不可轻视。出兵之事,需谨慎谋划,臣建议延后。
当务之急,应先派遣使者,探清东突厥内部的具体情况,了解各方势力的现状和动向,以便我们制定更为精准的战略。”
李靖随即建议:“陛下,关中大旱,蝗灾刚有所缓解,除了解敌情,我们还需做好粮草辎重的筹备工作。
战争一旦打响,粮草供应是关键。可提前安排各地转运粮草,确保军需充足。”
长孙无忌出列上奏:“陛下,兵者,国之大事。我们不仅要有军事上的考虑,还要考虑战后的治理。
若能一举击败东突厥,如何安置其百姓,稳定边疆局势,也是需要提前谋划的问题。
臣以为当前可先准备,即使出征也得明年方可了。”
孔颖达婉言相劝:“陛下,战争乃不得已而为之。在决定出兵之前,我们应尽力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程咬金见众人皆劝陛下谨慎行事,也站了出来,大声道:“陛下,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臣手底下的那些儿郎们,早就渴望一雪渭水之耻。如今天赐良机,断不可轻易错失。俺老程愿率先领军去探探虚实。”
李世民闻言,有些诧异:“知节何时也喜爱读书了,倒是说出了一句好句。‘玉不琢,不成器’,通俗易懂且简洁明了。
不过,出兵之事重大,涉及多方事宜,需统筹规划,切不可草率行事。
当下还需多方打探情报,而后再行定夺。境内尚未完全安定,你与叔宝的首要任务是掌管好禁宫守卫之责。”
尉迟恭语气有些不屑:“陛下,俺看那些文官就是怕死,不敢这个不敢那个,就知道在朝堂上摆困难,
难不成现在还比之前打天下的时候还难吗?臣愿领一军出征东突厥。”
堂上众文臣皆皱眉不语。李世民也面露不悦,自玄武门之变后,敬德越来越不将文臣放在眼中了,
玄龄是左仆射,朕最信任之人,长孙无忌是尚书,还是朕的大舅哥,朝堂上这样与之说话真是太无理了。
早朝散去,李世民留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戴胄、段纶前往两仪殿议事,忽闻来报,秦浩驾马车出入皇城,现在顺天门前。
李世民奇怪,没人和秦小子说过,皇城不许驾马车通行的吗?他怎么进来的?
房玄龄有点着急:“陛下,劣徒下山不久,长安城中规矩可能尚不明了,待微臣前去了解一下详情。”
李世民点了点头,深以为然。没有规矩的家伙,看他有什么事。
急急忙忙来到顺天门前,见秦浩站在一边与车夫说着话,气不打一处来,
“正则怎可驾车来此?不知皇城规矩吗?”
秦浩见师父来了,喜道:“师父,你来了可太好了,我想进宫看看皇后娘娘。”
回头指了指马车,“徒儿最近在负责收蝗一事啊,有通行凭证的,进皇城我花言巧,不是,耐心解释了一下就进来了呀。”
房玄龄叹道:“那通行凭证也不是让你驾车通行的啊?哎,看来你真是要好好学学宫中的规矩了。
皇后岂是你说见就见的,要奏请的,有旨意才能见,还不速速退去。”
秦浩傻眼了,见我就喊一下,我见一下就这么难?还能不能愉快的相处了,再说见一面都这么难,还咋看病?
嘴上不服:“师父,陛下之前说让我关注娘娘的病症的呀?我这见面如此难,这不是有可能会耽误娘娘的病情的吗?能不能和陛下讨要一块进宫的牌子啥的?”
房玄龄彻底无语了,牌子是要的?给你你就有,不给你不能要,这真真是一点规矩都不懂的山中隐士啊。
“我去与陛下言明一下,免得生出误会,你莫乱动,老实呆着。
哦对了,后日是吉日,为师为你办拜师礼,届时你在家中收拾妥当安心等待即可。”
秦浩点头回到马车旁,张龙也赶紧跟在大郎身后,看这架势也开始觉得有点紧张了。
两仪殿中,李世民听了房玄龄的禀报,似乎觉得秦浩说得有理,进宫难,万一观音婢有啥急症也是麻烦,
想了想从腰上摘下鱼符递给了高福:“秦小子所言也不无道理,将鱼符给他,以便入宫为皇后诊治吧。”
高福眼角跳了跳,这驾个车进皇城,啥说法没有,还赐了个鱼符,这恩宠真高啊,感觉这小子要起飞,确实是要交好些了。
长孙无忌在旁酸道:“陛下,皇后身份贵重,岂可交于一山中小子医治,太医署中名医甚多,还不如他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