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蒙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7章 玉佩寻光破困局,亲情聚力渡难关,暮雪孤翁悲离歌,家蒙蒙,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霜天旧物引思长,玉佩呈祥梦未央。
困厄当前情作援,齐心破雾向朝阳。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呼啸的北风如刀子般割着脸颊,阴沉的天空像是被一块巨大的铅板压着,沉甸甸地让人喘不过气来。林晓峰和母亲在家中翻箱倒柜,试图从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旧物里,寻找到一丝转机,以解当下的燃眉之急。屋内光线昏暗,老旧的家具在角落里投下斑驳的影子,更添几分压抑的氛围。
母亲林母,头发已然斑白,被生活压弯的脊背在昏暗的房间里显得更加佝偻。她和林晓峰仔细翻找着,每一件旧物都承载着往昔的回忆,可此刻他们无心沉浸其中。就在林母用力挪动一个尘封已久、满是岁月痕迹的樟木箱子时,箱子底部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她心中一动,急忙伸手拨开层层旧衣物,一本泛黄发脆的旧相册出现在眼前。
这本相册的封皮磨损得厉害,边角已然卷曲,恰似一位暮年老人脸上刻满的沧桑皱纹,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林晓峰满心好奇,不自觉地凑近,目光牢牢锁住那本相册。林母动作轻柔,缓缓翻开相册,第一张映入眼帘的,便是林晓峰儿时一家人的合照。照片里,父母风华正茂,脸上洋溢着质朴而纯粹的笑容,那时的林晓峰,脸颊圆润,笑容灿烂,纯真无邪的模样,让人看了心生温暖。
林母的目光定格在照片之上,思绪瞬间飘回到过去,轻声呢喃道:“晓峰,你还记得这张照片吗?那时候,咱家的日子虽说过得紧巴巴,可你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地在一起,比什么都强。”林晓峰伸出手,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上家人的脸庞,往昔的回忆如汹涌潮水,瞬间将他淹没。他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学校组织科技小制作比赛,他特别想参加,可家里穷,连制作材料都凑不齐。父亲得知后,在生产队里更加奋力地干活。
那时正值农忙,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大地上,整个世界仿佛被放进了巨大的蒸笼。田野里的庄稼都被晒得蔫头耷脑,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父亲在生产队的田地里挥汗如雨,每一次挥动锄头,都扬起一阵尘土。别人休息时他还在坚持劳作,为了能多挣些工分,换取制作材料的钱,他主动承担最繁重的任务,扛麻袋、犁地。粗糙的麻袋磨破了他的肩膀,鲜血渗出又干涸,结成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痂;沉重的犁铧在土地上划过,他的双手磨出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茧子。好不容易盼到生产队结算工分,父亲顾不上疲惫,一路小跑着去集市用换来的钱买齐了制作材料。当父亲把那些材料递到他手中时,脸上绽放出的满足笑容,至今仍深深印刻在他的心底。
翻找仍在继续,林晓峰在一个旧箱子的隐秘夹层里,发现了一个精致的雕花木盒。木盒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仿佛被时光遗忘在了角落。窗外,北风依旧在肆虐,吹得窗户“哐哐”作响。他小心翼翼地吹去灰尘,那扬起的尘埃,在透过窗户的微弱光束中肆意飞舞,宛如一个个跳跃的小精灵。随着“咔哒”一声轻响,木盒缓缓打开,一块成色上佳的玉佩静静躺在盒中。玉佩质地温润细腻,触手生温,雕工更是精美绝伦,每一处线条都流畅自然,栩栩如生,一看便知价值连城。林晓峰与林母先是一愣,随即惊喜之色溢于言表。林母激动得声音都微微颤抖:“这是你爷爷传给你爸的,你爸一直视若珍宝,还说以后要留给你和你媳妇,没想到如今在这紧要关头,能派上大用场。”
林晓峰双手捧着玉佩,眼中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苗。他心里清楚,这块玉佩或许能帮他们暂时摆脱眼前的困境,解燃眉之急。然而,一丝犹豫也在心底悄然滋生,毕竟这是传家之物,承载着家族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意义非凡。林母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心思,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晓峰,东西是死的,可人是活的。现在咱们家正面临难关,保住这个家才是重中之重。等往后日子好了,咱们再想办法把它赎回来。”林晓峰听后,重重地点了点头,将玉佩小心谨慎地收进包里,仿佛收起的是一家人未来的希望。
为了凑钱,林母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镇里粮站。街道上冷冷清清,寥寥几个行人也都裹紧了棉衣,匆匆而行。她站在负责人的办公室里,嘴唇干裂,声音因为焦急而变得沙哑。她费尽口舌,向粮站负责人详细说明了家里的艰难处境,言辞恳切,情真意切。从丈夫的突然生病,到家中田地收成的无望,再到如今面临的债务危机,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无奈与心酸。或许是被她的执着与无奈所打动,粮站负责人最终同意按照预估的收成,提前支付一部分款项给他们。虽说这笔钱数额不大,但在这艰难时刻,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解了一部分燃眉之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