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题、袁邵
等三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2章 题、袁邵,满庭芳,农门医女世无双,等三拾,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章题提着茶壶为他们倒上茶水,面带抱歉道:“各位别见怪,我们这儿没什么好茶,这茶叶是去岁带着孩子们摘下的竹子嫩叶,晒干后泡茶也别有风味,希望诸位别嫌弃才好 ”
原本袁邵曾小声询问是否让大孩子们去附近乡亲家里借些茶叶来,章题却摇了摇头
章题知道,眼前四人不是出身官家富贵就是身份不凡,别说去乡亲家里借茶叶了,即便是搬来茶叶铺子里最顶尖的茶,对人家来说恐怕都看不上眼
何况章题认为,既是钦差暗访,那他们越是硬绷着面子去讨好越有可能弄巧成拙,倒不如就用去岁的竹叶茶招待,一来不会显得虚伪谄媚,二来毕竟是孩子们亲手采来晒干的,听起来也显得质朴淳良
岑遥看着章题道:“不知这家善堂为何叫做明净堂呢?”
章题心头一顿,随即看向这位说话的小郎君,钦差一定是他和那位矜贵的公子,只是不知道他们两人都是,还是其中一人是
不管心中怎么思绪翻滚,但章题面上仍旧不动声色道:“这里原本叫做慈幼堂,取个惜老怜幼的意思。洛夫子见慈幼堂破陋不堪,老人无人照拂,孩童无人看顾,故而将慈幼堂重新修整。
原来的慈幼堂在景州城内,但地处偏僻屋子逼仄,洛夫子便向刺史大人建议,把慈幼堂移到这城郊。将原来的慈幼堂一分为二,老人们住的那边院子改称拂慈堂,而收容孩童们的便改称为明净堂,旨在希望孩子们都能长成心中清明净亮的大人。”
见章题言谈间十分得体,岑遥笑道:“章夫子好口才,怎地屈居于善堂,为何没选择考取功名呢”
章题眼神黯淡了半分,不过眼中未见怨天尤人,他淡淡道:“原来也考过,从十二岁开始考,一路考到二十六岁。不怕小郎君笑话,我这一生十四年的光景都在科举应试,只是文采实在平庸,只能止步于秀才了”
岑遥端茶的动作一顿
他生在上京,家中偏疼又年少及第。岑遥完全没想过在这偏远的景州会有人屡屡不中,却仍将大半生都付诸科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