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软禁太后
绝尘烟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6章 软禁太后,上辈子苦够了,表姑娘打死不嫁了,绝尘烟客,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顾庭琛目色一冷,漫不经心的垂下头去把玩着拇指上的扳指,压根无心理会父亲。
顾安看得一阵窝火,知道儿子是被权利蒙蔽了双眼,也懒得再与他争辩,车厢内顿时沉默下去。
到了慈宁宫,顾太后刚用过晚膳,见着侄子、侄孙们过来,笑着吩咐周福海赐座看了茶,随后才缓缓开口道:“顾安,今日哀家册封庭琛为异姓王,朝野上下可有什么动静?”
顾安悻悻摇了摇头:“姑母,您如今权倾朝野,便是有人心存不满,也不敢妄议您啊。”
“这倒也是。”,顾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如此说来,哀家想要临朝也算是上合天道,下承民意。”
“姑母,究竟是谁如此不安好心,劝您临朝啊?”,顾安蹙眉道:“眼下北境岌岌可危,该是朝廷上下同心同德合力抗敌,却有人在此时劝您临朝,这分明是包藏祸心啊。”
“父亲此言差矣。”
顾庭琛不以为然道:“姑婆替陛下执掌朝政数十年,若不是姑婆当初将陛下带出北都,扶他坐上皇位,他早已被乱军所杀,这些年大邺朝风雨飘摇也全赖姑婆苦苦支撑着,可那老皇帝一直听信奸吝唆摆,同姑婆逐渐离心,现在唯有姑婆临朝,才能使朝廷上下一心。”
“平衡朝势这是历代君王应尽的本分,哪有当皇帝的愿意看着朝堂势力一支独大?”,顾安不悦道:“你休要再信口雌黄,挑唆太后与陛下的母子关系。”
“依哀家看,顾安你是越活越糊涂了。”
顾太后已是十分不悦:“庭琛说的没错,永宁王是个什么东西,他乃太宗血脉,其心必异,皇帝却冥顽不灵,非要迎他入临安,这又安的什么心思?”
长长叹了口气,她缓缓直起身来,摆弄着桌上新入贡的牡丹花:“当年高祖爷打拼天下逐鹿群雄,半道而崩,太宗靠着手握兵权窃取神位,也是他罪有应得,打下这江山没两年就驾崩了,若不是孝仁端皇后强迫太宗立下兄终弟及的遗旨,哪有咱们成祖一脉传承这十余代,如今贸然迎回太宗子嗣,永宁王岂会放过成祖血脉。”
“姑母若是信不过永宁王,大可再扶植一位宗室子弟便是,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惹非议。”
顾安直谏道:“这些年我顾家虽然权倾朝野,可毕竟龙椅上坐着的那位还姓傅,一旦姑母取而代之,只会招致人心更加不稳。”
短暂思忖片刻,他立刻道:“臣侄听闻琰王次子颇为聪慧,不如将他接回临安,立为皇嗣。”
“琰王被贬,听闻琰王妃病死流放途中,杀母之仇不共戴天,若将其子接回临安,对我顾家才是最大的隐患。”
看向顾安,顾庭琛语气幽幽道:“父亲自诩为大邺朝护国柱石,若真到了我顾氏一族倾覆之日,这世间可不会有人惦记着您的忠心,只会将咱们当作擅权乱政的后戚,横竖是要受人诟病,倒不如扶姑婆开创万世基业,保我顾氏一族万年不朽。”
“混账。”,顾安怒道:“历朝历代可有妇人临朝,后世子孙善终的先例?”
猛的跪下身去,顾安苦口婆心道:“姑母,臣侄恳请姑母以大局为重,还政于陛下,如此文武相抗,虽对我顾家不利,却能打消陛下疑虑......”
“顾安,你真是辜负了哀家这么多年对你的苦心栽培,智谋见识远不如你这儿子。”
顾太后满脸愠色:“你眼里如此瞧不上妇人,瞧不上哀家这老太婆,你可曾仔细想过,你如今的荣华富贵是靠着谁给你的?没有哀家这老太婆,你可能成为大邺朝手握权柄的重臣?”
顾安将头重重叩在地上,老泪纵横道:“臣侄正是感念太后恩德,为了顾氏一族的将来,才恳请太后莫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临朝称帝啊。”
顾太后对他已是失望至极,沉声道:“你走吧,哀家心意已定,盼你莫要有后悔的那日。”
看着姑母决绝的眼神,顾安心如死灰,默默的瞥了眼顾庭琛,只得起身跟着宫人悻悻离去。
待得屋内清净下来,顾太后重新坐回软塌上,笑着看向顾家兄弟,柔声安抚道:“庭洲,你父亲糊涂,你可不能跟着犯糊涂,希望你能跟庭琛一样,往后好生为哀家效力。”
顾庭洲不屑的打量了眼顾庭琛,对于自己这个同胞弟弟,他如今已找不到任何贴切的语言来形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