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半两京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0章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半两京墨,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苏锦绣站在宫门前,看着依然不愿散去的百姓,心中既感动又坚定。这份民心所向,将是她继续推动改革、造福天下的最大底气。
";陛下,臣妾想亲自去感谢这些百姓。";她转头看向萧承煜。
萧承煜略微思考,点头道:";也好,朕与爱妃一同前去。";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皇帝与苏锦绣一同走到宫门口,向百姓挥手致意。百姓们看到皇帝和苏锦绣一同出现,欢呼声更加热烈。
";民心所向,大势已定。";萧承煜低声道,眼中满是笃定。
回到宫中,苏锦绣刚换下外出服饰,巧儿便匆匆进来:";娘娘,太后派人传话,请您明日午时前往慈宁宫一叙。";
苏锦绣挑了挑眉:";太后终于低头了?";
";确实如此。";王太医这时也进来禀报,";太后近日身体略有不适,让老臣前去诊治。席间,太后曾感叹说,大势已去,再争下去只会让皇家难堪。";
苏锦绣轻抚茶杯,若有所思:";太后能看清形势,倒是让我意外。不过也好,省去了不少麻烦。";
";还有一事,";王太医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册,";这是医学院新招收的学生名单,还请娘娘过目。";
苏锦绣翻阅名册,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五百名新生,其中三分之二来自寒门。这很好,人才不分出身,能者居之。";
她合上名册,继续道:";农业学院那边如何?";
";也很顺利,";周伯适时走进来,";各地分院建设已全面展开,预计三个月内可全部完工。尤其是江南地区,当地乡绅纷纷捐地捐银,支持建院。";
苏锦绣点点头:";这是好事。另外,让农院和医院的学生多下基层实践,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娘娘的指示,老奴已经传达下去了。";周伯恭敬地道。
正说话间,一名小太监匆匆进来:";娘娘,陛下召您立即前往御书房议事。";
苏锦绣起身整理衣裙:";可是有紧急军情?";
";回娘娘,似乎是喜事。陛下面带笑容。";小太监回答。
苏锦绣快步前往御书房。一路上,她注意到宫中侍卫和宫女们看向她的目光中既有敬畏又有尊崇,显然她从杭州归来后的威望已达到新高度。
进入御书房,萧承煜正在批阅奏章,见她进来,立刻放下朱笔:";爱妃来得正好,朕有一件喜事要告诉你。";
";陛下请说。";苏锦绣行礼道。
萧承煜取出一道明黄色的诏书:";朕已决定,明日早朝宣布册封你为皇贵妃,六宫之主。";
苏锦绣微微一怔,旋即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皇贵妃位居六宫之首,仅次于皇后,而六宫之主的称号,更是象征着她将掌管整个后宫大权。这是萧承煜对她最大的信任和认可。
";臣妾谢陛下隆恩。";她恭敬叩首。
";无需多礼。";萧承煜亲自将她扶起,";这是你应得的。农医改革取得如此成就,朝野上下皆归功于你。况且,有你掌管后宫,朕才能安心处理朝政。";
苏锦绣心中感动,却不忘正事:";陛下,臣妾刚得知太后请臣妾明日前往慈宁宫。看来,太后已经接受现实了。";
萧承煜点点头:";是啊,连太后都低头了。这是好事,可以避免皇家内耗。";
";陛下,既然如此,臣妾认为应加快册后大典的准备。";苏锦绣提议道,";如今民心所向,三位亲王也公开支持,正是最佳时机。";
萧承煜沉吟片刻:";确实如此。不过朕想先观察一下太后的态度。如果她真心接受你,朕会在适当时候提出册后一事。";
苏锦绣明白萧承煜的考虑——太后毕竟是皇家长辈,能和平解决自然最好。
";臣妾明白。那么,明日臣妾会亲自探探太后的口风。";
次日一早,整座皇宫便沸腾起来。萧承煜在早朝上正式宣布册封苏锦绣为皇贵妃,位居六宫之首,统领后宫事务。朝臣们一片叫好,就连往日与苏锦绣不睦的大臣也不得不低头接受现实。
册封典礼安排在午时,苏锦绣需先前往慈宁宫见太后。
";娘娘,您要小心。";巧儿为她整理着发髻,忧心忡忡,";太后虽说接受现实,但难保没有其他打算。";
";我心中有数。";苏锦绣安抚道,";太后此时已无力回天,最多是想保全面子罢了。";
苏锦绣带着得体的礼物,前往慈宁宫。令她意外的是,平日里守卫森严的慈宁宫,今日竟显得宁静许多。宫女太监也不如往常那般拘谨,反而透着一丝释然。
";臣妾参见太后。";走进内殿,苏锦绣恭敬行礼。
太后靠在榻上,看上去确实气色不佳,但眼神依然锐利。她打量着苏锦绣,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起来吧。今日找你来,是有些话想说。";
";太后请讲。";苏锦绣起身,立于一侧。
太后挥退左右,殿内只剩她们二人。
";这些年,我一直反对你的农医改革,认为有违祖制。";太后直截了当地说,";但不得不承认,你的改革确实惠及了百姓,强盛了国力。这一点,即使是我这个固执的老太婆,也不得不承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