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6章 蓟镇总督?,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柯久,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安街,吏部署衙。

尽管已是快到了下值的时辰,但吏部署衙的官厅中仍不时传来些许争执,引得偶尔路过的官吏下意识放慢脚步,以免惊动了官厅中的绯袍重臣们。

从天色大亮开始,除却辞官回乡的东阁大学士韩爌以及出缺的刑部尚书,余下的六部九卿均是齐聚于此,在吏部尚书周嘉谟的主持下进行廷议。

像往常一样,此时官厅的气氛仍是有些\"剑拔弩张\",各执一词的朝臣们面红耳赤,极力推荐自己心目中属意的人选。

或许是知晓东林\"大势已去\",次辅刘一璟显得十分豁达,不时便与身旁的首辅方从哲耳语几句,好似全然不受周遭环境的影响。

但在官厅右侧,同为东林出身的督查院左都御史张问达却显得\"斗志昂扬\",激昂的话语掷地有声。

\"元辅,漕运总督位高权重,一举一动都将牵扯到数十万军民百姓的生计,非能臣难以坐镇。\"

\"南京户部右侍郎李养正曾奉命巡按两河,政绩卓越,实乃漕运总督的不二人选。\"

因为日头偏西,人满为患的官厅中光线已是有些昏暗,当值的吏员们虽然及时点燃了宫灯,但却将众臣的神色映衬的愈发深邃。

\"李养正..\"

闻言,坐在首位的内阁首辅方从哲便下意识的眯起眼睛,于脑海中回忆起这位被张问达极力推荐的同僚,其余的朝臣们也大多露出了深思之色。

与前几次廷议中,被张问达举荐的\"东林骨干\"相比,这位官至南京户部侍郎的李养正立场还算中正,而且确实曾于万历年间奉命巡按两河,对于漕运政务多有了解。

后来这李养正还因为任上政绩斐然,被擢升为敛都御史,巡抚河南,成为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

\"如若诸位大人没有异议,\"半晌,在张问达有些惊喜的眼神中,首辅方从哲缓缓开口:\"便暂且将李养正作为漕运总督的备选,并将其报予天子知晓,恭请圣裁。\"

虽然曾把持漕运十余年之久的李三才已然伏诛,但运河延绵千里不绝,不知有多少官吏曾受过他的恩惠。

如此情况下,确实不能贸然派遣\"重臣\"坐镇整饬,而是当以\"能臣\"优先,逐步去除漕运中的陈年旧疾。

\"附议。\"话音刚落,次辅刘一璟便不假思索的点了点头,同时意味深长的瞧了一眼故作镇定的张问达。

前些年,朝中党派林立,关系错综复杂,那李养正虽然不是\"东林出身\",立场也算坚定,但私下却与前些时日刚刚主动请辞的孙慎行以及大理寺卿邹元标交好。

\"附议。\"正愣神的功夫,正式执掌礼部的何宗彦便点头附和,其身旁的朱国祚也是有些迟疑的点了点头。

漕运事关大明的经济命脉,务必处处小心,绝不能像天子整饬京营那般\"大动干戈\"。

此等局面下,或许立场相对中立的李养正,已然算是最好的人选了。

\"如此,便将结果报予天子知晓吧。\"

见不远处的兵部尚书王在晋,户部尚书毕自严等\"帝党\"也没有像之前那般反对,首辅方从哲便斩钉截铁的吩咐道,身旁早有吏员飞快的记录好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谍战之王:这个卧底有危险提示

陪你一起读书

精神失常?我在废土养怪物!

三雾升天

游戏城之主

泽二十七

开局大能修为,副本随便开

无量鱼

从急诊科医生到最强全职国医

折耳根香菜

短视频直播:给古人一点后世震撼

归途与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