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3章 从重庆九龙坡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流体控制家杨华勇,院士之路,钩藤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89年3月,杨华勇回国后在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
1991年5月,杨华勇博士后出站后留在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
1993年9月,杨华勇担任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所副所长。
1997年9月,杨华勇担任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0年6月,杨华勇担任浙江大学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3年12月,杨华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机械电子工程)。
从业之路解码
杨华勇院士丰富的从业经历,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重要的影响。
杨华勇在西南农学院农机工程系任教期间,使他有机会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相长中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
同时,他也开始接触农业机械领域的实际问题,为科研工作积累素材和思路。
杨华勇在英国国家核能联合公司从事博士后工作,让他接触到核能领域的先进技术和高端设备,参与到前沿科研项目中。
这不仅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还拓宽了他的研究视野,使他了解到不同领域对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的需求和应用,为他后续开展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
回国后,杨华勇在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为他提供了国内一流的科研平台。
在这里,他能够专注于流体传动及控制领域的研究,与国内顶尖学者合作交流,获取丰富的科研资源。
此后,杨华勇在浙江大学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如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
这些领导岗位使他能够带领团队开展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了他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杨华勇从在浙江大学任教到担任多个领导职务,他长期致力于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创新,不断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在流体传动与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和优势。
这些成果不仅解决了行业内的关键技术问题,还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渐积累起了极高的学术声誉,为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院士科研之路
杨华勇院士是我国着名的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长期从事电液控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基础元件和系统开发、盾构与液压电梯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工程化等工作。
杨华勇院士突破了盾构压力稳定性控制、载荷顺应性设计和姿态预测性纠偏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克了掘进过程失稳、失效、失准三大国际难题。
杨华勇院士研发出土压、泥水和复合三大类盾构系列产品,带领团队研制出国内首台复合盾构,实现了中国在隧道掘进装备领域从“跟跑”向“并跑”和“局部领跑”的转变。
其中“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杨华勇院士率领研究团队攻克了液压电梯速度与位置精确控制、势能高效回收关键技术难题。
他们提出新型平衡阀设计新方法,研制出样机并实现了工程应用,其中“电液比例节能型电梯液压速度控制技术”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杨华勇院士出版专着4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杂志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6篇,EI收录论文230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2项。
此外,杨华勇院士还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50余项,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科研之路解码
杨华勇院士的研究成果,在他后来成为院士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他在盾构技术、液压电梯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展示了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科研能力。
这些成果解决了行业关键难题,推动了相关技术发展,为他积累了坚实的学术声誉,是其成为院士的重要学术基础。
杨华勇主持众多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取得突出成果,体现了他具备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和带领团队开展前沿研究的能力。
这是院士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他当选院士的有力支撑。
杨华勇院士的研究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如盾构装备的研发使我国在隧道掘进装备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局部领跑”的转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种突出的行业影响力和贡献是他成为院士的关键因素之一。
后记
杨华勇院士出生于重庆九龙坡,家乡的人文底蕴和成长环境赋予他坚韧勤奋的品质。
求学过程中,他在华中工学院打下扎实专业基础,又赴英国巴斯大学拓宽国际视野,为后续的科研筑牢根基。
从业之路上,他从西南农学院任教起步,到在英国国家核能联合公司、浙江大学的工作经历,丰富的岗位锻炼让他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科研之路中,他聚焦盾构、液压电梯等领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成果显着。
以上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最终使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