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开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夜幕惊变,深夜禁忌手记,林开元,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章 夜幕惊变
郢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最为繁华的都城,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江汉平原之上。白日里,这里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郢都的主干道宽阔而平坦,青石板路被往来的车马行人磨得发亮。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鳞次栉比。有售卖精美丝绸的布庄,色彩斑斓的绸缎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似是流淌的绚丽云霞;也有飘散着浓郁香气的食肆,热气腾腾的蒸笼里,各式糕点、菜肴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引得路人频频侧目,腹中馋虫大动。
街头巷尾,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卖糖葫芦的小贩,手持一串串红彤彤的糖葫芦,高声叫卖:“又甜又脆的糖葫芦嘞,尝一口甜到心坎里!” 卖竹编器具的匠人,坐在摊位前,手指灵活地摆弄着竹条,一边展示着手中精巧的竹篮、竹篓,一边喊道:“瞧瞧这手艺,结实耐用又好看呐!” 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穿梭,手中紧握着刚买来的拨浪鼓或小糖人,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然而,当夜幕如浓稠的墨汁般倾洒而下,笼罩这座古老城池时,一切都悄然发生了变化。街巷在昏黄摇曳的灯笼微光下,仿佛被一层神秘幽邃的面纱所覆盖。那些白日里热闹非凡的店铺,此刻大多已关门歇业,门板紧闭,只留下一个个黑黢黢的轮廓。偶尔有几家仍亮着灯,昏黄的灯光透过纸窗,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增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风,轻轻拂过,吹得路边的灯笼左右摇晃,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似是在低吟着古老而神秘的歌谣。
郢都西街,有一座略显陈旧的宅邸。宅邸的朱漆大门斑驳剥落,岁月的痕迹在其上清晰可见,铜环上锈迹斑斑,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庭院内荒草丛生,几株枯树在夜风中发出“簌簌”声响,似是在低声呜咽,又似在回忆曾经的繁茂时光。宅邸主人名叫宋逸,是个游学归来的落魄士子。他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一心渴望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为楚国的繁荣贡献力量。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官场的黑暗与腐败,让他四处碰壁,仕途坎坷,无奈之下,只能暂居于此,靠变卖些家中旧物勉强维持生计。
这夜,月黑风高,乌云如墨般肆意翻涌,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将仅有的一丝月光吞噬殆尽。郢都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拖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宋逸在屋内秉烛夜读,狭小的书房内,烛光摇曳,昏黄的光线在墙壁上投下他孤独而修长的影子。案几上,摆放着一本古老的典籍,书页微微泛黄,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宋逸眉头紧锁,正为书中一段晦涩难懂的经文绞尽脑汁。他时而轻轻摇头,时而喃喃自语,手中的毛笔在砚台上无意识地蘸着墨汁,却许久未曾落下。
突然,一阵阴寒刺骨的冷风“嗖”地从门缝钻进,仿佛一把锋利的刀刃,瞬间划破了屋内原本的宁静与温暖。这股冷风带着一股潮湿腐朽的气息,吹得书页“哗哗”作响,犹如一群受惊的飞鸟在扑腾翅膀。烛火也剧烈摇曳起来,火苗忽高忽低,在墙壁上投下扭曲怪异的影子,似是一群张牙舞爪的鬼魅。
宋逸不禁打了个寒颤,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放下手中的毛笔,起身欲去关门。刚走到门口,一阵若有若无的哭声隐隐传来,那声音幽咽悲戚,如同一根细细的丝线,在寂静的夜里轻轻缠绕,缓缓钻进宋逸的耳中。这哭声,似女子在深夜哭诉无尽哀怨,声音中饱含着深深的痛苦与绝望,令人心生怜悯,却又毛骨悚然。
宋逸心中一惊,停下了脚步,脸上露出犹豫之色。他的好奇心如同一把火,在心中悄然燃起,越烧越旺。在短暂的犹豫之后,他还是决定出去一探究竟。他心想,或许是哪家女子遭遇了什么不幸,在这深夜里独自悲伤哭泣。作为一个读书人,怎能对此袖手旁观?
他缓缓推开半掩的门,“吱呀”一声,门轴发出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在打破某种禁忌。门外,夜色浓稠如墨,仿佛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将整个世界包裹得严严实实。街巷空无一人,唯有冷风裹挟着那诡异哭声,在四周回荡,仿佛从四面八方同时传来,让人无法辨别声音的真正来源。
宋逸壮着胆子,深吸一口气,从屋内拿起一盏灯笼,小心翼翼地顺着声音来源的方向走去。每走一步,那哭声愈发清晰,寒意也愈发浓重。他感觉自己仿佛正一步步踏入一个未知的恐怖世界,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每呼吸一口,都能感觉到冰冷的气息顺着喉咙滑入肺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